彼得o德鲁克先生在《21世纪对管理的挑战》一书中指出:"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是21世纪对管理最大的挑战,在发达国家这是它们生存的需要,舍此就别无它法能维持其领导地位和维持其生活水平。"他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也是最独特的对管理的贡献是制造业中手工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了50倍。21实际对管理最重要的贡献同样地将是提高知识工作与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20世纪企业最值钱的资产是它的生产设备,而21世纪企业或非企业最值钱的资产则将是知识工作者及其生产力。企业经济管理之间的竞争的重点在知识、资讯、科技综合体--知识型的人才,而经济管理中各种要素的管理归根到底是对高素质人员的管理--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知识型员工管理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2002年6月,明基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2002年全球前100大IT企业"的第13位,并高居全球电脑及外设类企业第6位。目前,明基电通在全球120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38家,整个明基集团拥有员工2.5万名以上。为了凝聚如此庞大的人力资源,明基采取的策略是追求以人为本,以团队人才为本的企业文化;将人才视为企业的资本,善用人力资本去创造企业的价值;强调员工快乐地工作、享受地生活。 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知识型员工由于其拥有知识资本,因而在组织中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其劳动成果具有很强的创造性;知识型员工具有较高的流动意愿,不希望终身在一个组织中工作,由追求终身就业饭碗,转向追求终身就业能力;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并且藐视权威,极力追求能张扬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如此,企业组织如何搭建舞台,让员工一展才华,提升员工职业满意度?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及其管理人员应关注的核心问题;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过程难以直接监控,工作成果难以衡量,使得价值评价体系的建立变得复杂而不确定;知识型员工的能力与贡献差异大,出现混合交替式的需求模式,需求要素及需求结构也有了新的变化。 明基知识型员工管理的方法及措施 企业80%的效益是由最关键的20%的员工所创造,尤其是其中的知识型员工,他们是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和核心能力,他们的去留对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何有效激发知识型员工的斗志并创出最佳绩效?需要通过哪些措施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明基的管理层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高效实用的方法与措施。 追求以人文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明基建立高效能团队的重要元素。明基的企业文化分为硬性文化和软性文化两个层面,例如规章制度、绩效考核、培训计划等等都属于硬性文化的范畴。在明基,很多员工服务于生产制造部门,一板一眼的制度是高效率的保证。360度绩效评估,来自主管及周围同事的评估,可以让员工切身感受团队工作的重要性。 明基的核心价值观在于平实务本、追求卓越、关怀社会。平实务本、追求卓越是由高科技行业流动性大,发展速度快的特点决定的,而关怀社会除了有回报社会的想法外,更多的是希望员工可以开拓视野,均衡发展,否则每天在一个自我封闭的环境下工作人格会有缺陷。这些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文化就是公司的软性文化。 2001年,明基打造"BenQ"品牌时,遇到的最大瓶颈不是外部环境,而是企业的内部管理。如何使两三万名员工集结在公司统一的文化之下,是一直困扰公司领导层的问题。于是一只象征着勇往直前的小狮子的形象应运而生。借助于这只小狮子的形象,明基在企业内部发起了"辛巴计划",如文艺复兴运动、健康一把抓、时尚代言人、活力大本营、辛巴小管家等等,让员工对明基有了新的认同感。 明基的咖啡文化是又一项别具特色的"耕心运动"。明基有间类似"星巴克"的咖啡厅,内部的空间设计经过了数次改良,不奢华、不落伍,体现公司平实务本的价值观。为了把这种文化与工作融为一体,公司甚至开设了一门课程专门教员工如何喝咖啡。 除此之外,公司在工业园区内建造有足球场、篮球场、桌球室、健身房等,更特地从连云港运来沙子铺设了沙滩排球场。时常进行的排球赛已经成为明基文化的一道风景。明基就是运用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点点滴滴"启动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心灵契约"。 共建企业与员工利益共同体 使用人才,仅有一纸合同,便会显得如此脆弱、苍白无力。如今人才寻求的是一种"价值共鸣、远景共建、事业共干、发展共求、利益共享。" 据调查,企业真正能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事业吸引人,工作有成就感;同事间关系融洽;工作时心情舒畅;加工资、奖金;领导的信任与器重;工作条件优越;家庭和睦;晋升机会;表扬、奖励;爱情激励。因此,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契约,不仅有纸面契约,还应发展心理契约、情感契约、价值契约等。所以,企业只是员工共同搭建的一个舞台。舞台上的所有人都是以价值为纽带的战略伙伴。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不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而是"利益共同体"。 明基的领导者深深体会到这利益共同体对于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性。 (1)、使人才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使知识能创造财富。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人发展的基础上的,企业是人们实现人生梦想的地方。 (2)、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与一般性人才不同,知识型员工一般来说不习惯于受指挥、操纵和控制,他们往往追求较强自主性,所以,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要照应到这一特点,给予知识型员工以一定的权力,参与企业的发展决策和各级管理工作的研究和讨论。处于平等的地位商讨组织中的重大问题,可使员工感到上级主管的信任,从而体现到自己的利益与组织发展密切相关并因此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同时,主管人员与部属们商讨组织问题,对双方来说都提供了一个取得别人重视的机会,从而给人以一种成就感。 全面实行知识管理 如何减少本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流失,降低流失风险,成为企业管理者所要关注的一大课题。传统的员工流失理论总是认为员工主动辞职是由于对工作不满而引发的,其实这只能部分地解释流失原因。实际上,知识型员工更多地忠诚于自己的专业、个人兴趣和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可能较低地忠诚于所在的企业,这就产生了企业与知识型员工在目标方面的不同。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地统一两者的目标,使知识型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目标,那么就可能导致知识型员工的不满,进而造成他们的跳槽。为此,管理者需要运用现代激励政策,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其尽心尽力为企业服务,建立知识型员工与企业间的新型忠诚关系。 让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有效防范措施,在工作中加强知识分享,获取和传递知识型员工的个人知识(人力资本),使之成为组织知识(组织资本),这样,即使该员工离职,其知识资本也仍能为企业所用。如果企业大多重视显性知识,重视硬的方面,而忽视了隐性的知识。隐性知识存在于知识型员工的头脑中,一旦员工走了,这些知识也就跟着走了。所以,明基自身非常重视知识管理,成立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从知识管理战略、内容、制度、企业文化和信息系统这五大层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提供自主、宽松的工作环境 由于知识型员工具有独立自主性特征,企业应更加重视发挥员工对工作自主性和创新方面的授权。通过授权为团队提供其创新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包括资金、物质上的支持,也包括对人员调用,并利用信息技术来制定他们认为是最好的工作方法,建立自我管理正式组织及非正式组织。自我管理式团队的形式也符合企业信息化的要求,能使信息快速传递和决策快速执行,提高企业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管理效率,并且也能满足知识型员工工作自主和创新的需求。知识型员工更多地从事思维性工作,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对他们没有多大的意义,而知识型员工也更喜欢独自工作的自由和刺激,以及更具张力的工作安排。为了鼓励知识型员工进行创新性活动,明基建立一种宽松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既定的组织目标和自我考核的体系框架下,自主地完成任务。 另外,明基都定期举办各种宴会、联欢会、生日庆祝会、舞会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但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管理者还可以倾听员工对企业的各种意见和建议。总之,知识型员工要求获得尊重的需求非常强烈,管理者应经常深入下属,平等对话,并经常组织集体活动,加强人际沟通。把企业建成一个充溢亲情的大家庭,使得员工有明显的归属感,而不是成为组织的边缘人。 重视员工的成长和职业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培训与教育也是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条件。为此,企业应将教育与培训贯穿于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随时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与技术,保持与企业同步发展,从而成为企业最稳定可靠的人才资源。 首先应该注重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入,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从而具备一种终身就业的能力。员工对知识、个体和事业的成长不懈地追求,超过了他对组织目标实现的追求,当员工以他仅仅是企业的一个"高级打工仔"时,就很难形成对企业的绝对忠诚。因此,企业不仅仅要为员工提供一份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使其真正得到自己所创造的财富,而且要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适合其要求的上升道路。也只有当员工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前途时,他才有动力为企业尽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与组织结成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伙伴关系。 明基为所有员工设立了"明基大学",共有150个阶梯教室,4个大型培训中心,且环境舒适。预先安装的无线网卡使每个到"大学"接受培训的员工,可以随时上网处理工作问题。明基的员工中70-80%来自于应届毕业生,他们更加渴望了解并迅速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历时4天3夜的"巅峰战将训练营",又称"魔鬼训练营",已经成为明基培训的传统保留项目--通过一系列极富挑战的训练项目,让员工在特定的环境下,勇敢地向自我挑战,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发掘自身的潜力,磨练员工的意志,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培训计划的对象不仅限于新员工,中层以上的主管每年要分批次地攀登海拔4000多米的玉山,这是台湾最高的一座山,称之为"超越巅峰--拥抱玉山"。 知识型员工极端重视自己的职业生涯,这要求公司要能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包括:制定企业员工培训的整体计划安排,并公开实施的具体时间及标准要求,给予员工国内外不断学习、提高的机会和扩大发展空间的机会,倡导公司内部形成竞争机制,鼓励员工以多种方式实现就业后的继续深造,强化终生教育的观念;与员工一起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并为员工创造机会,使更多的员工成为职业化、专业化方面的专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公司与个人的共同发展。 建立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 激励活动是由谁激励、激励谁和怎样激励这三个主要要素构成。正确的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之所在,正如美国哈佛大学的管理学教授詹姆斯所说: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不过20-30%;如果施以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则可以发挥到80-90%。激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自身是有规可循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激励活动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激励必须考虑人的需求(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其次,激励必须制度化、规则化,且具有相对稳定性。第三,激励具有全员性,即必须针对全体员工,这样才能起示范作用。第四,激励应当公开、公平、公正。美国的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经过大量实证研究证明: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四个因素依次为个体成长(约占总量的34%)、工作自主(约占31%)、业务成就(约占28%)、金钱财富(约占7%)。知识型员工由于其文化水平较高,更多的是考虑其发展潜能和成就感,并获得与其贡献相匹配的合理公正的报酬。所以,企业在进行激励选择和设定应针对性地满足知识型员工的需要,从而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当然,还应该注意对工作进行设计,因为对于知识型员工而言,有意义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激励因素。 知识型员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的成果应该得到企业和社会的承认,要在企业建立知识激励机制。首先要建立知识明晰制,明确员工的知识成果,体现知识型员工的创造成果;其次,要建立知识绩效机制,核实员工的知识成果并评价其价值;再次,要建立知识奖惩机制,将员工的绩效具体化为员工愿意接受的收益,对不能实现企业知识管理目标的员工进行处罚。 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制约关键员工的目的是希望他们能长期为企业服务,要产生长期的功效,一个好的制度、机制显然比薪水更重要。因此一个企业若能在员工的自我实现方面制定出长期的激励制度,用制度和机制来保证员工的自我实现,那么,就不会整天担心关键岗位员工的流失了。 首先,双轨制晋升。除了薪酬,升迁无望成为员工流动的重要原因。一个普遍现象须引起经理人的注意,即有的员工很优秀、岗位关键,如果提拔他升任主管,就感觉他有专业能力但缺乏管理能力,不提拔,员工就会觉得没有发展而离职。要解决这个问题,改变单一的职务晋升制度十分必要,可以考虑"双轨制"。所谓"双轨制"即专业职务晋升制与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制两条线。如果员工有管理能力,可以通过专业职务晋升路线给予提升,如果有的员工缺乏管理能力,可以从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路线给予晋升。在明基逐鹿内部,以顾问岗位为例,我们可以将顾问分别定为顾问、高级顾问、资深顾问的专业技术职称。 如果能科学灵活的运用好双轨晋升制度,具体操作要注意绩效考核、薪酬制度、升迁制度的有机结合,并特别注意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同时强调以业绩基础的考核制度,相信能有效地帮助员工自我实现,从而大幅减少关键岗位员工的流失率。 再者,商业机密保护协议。关键岗位员工往往掌握一定的公司机密,对此,公司通过与关键岗位员工签订"商业机密保护协议"等方式做好预防,以避免因关键岗位员工流失造成商业机密泄露问题。具体操作中做好思想沟通工作,告知这是企业一种正常的法制规范管理行为,不存信任与否的问题,同时需给予员工一定的商业机密保护补贴,以体现对等原则。 最后,储备后续梯队。对于关键的岗位,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储备必要的副手,以此作为对关键岗位的后续人力资源储备。若发生关键岗位员工离职,可立即有人接手工作。具体操作中要注意后续梯队副手的个性等尽可能与关键岗位员工互补,避免冲突,同时又可通过互补有效提升关键岗位的工作绩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