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_谈经典著作的评价标准_管理职场
学习.交流
专业源于专注
www. onlyit. cn   
学习交流 文件下载 手册资料 交流QQ群

    

 3  1/1   1  
作者
内容
holistic  [个人空间]


注册  2008-10-21
发贴数  7
精华数  0
原创贴  3
来自  
状态  正常

级别  会员
#1»发布于2008-10-23 07:47

赵丙夫先生在2004年第8期《博览群书》中,提到:“什么是权威性的‘经典著作’?历来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时代、各个阶级、各个国家、各种民族、各种学派、各类宗教,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经典著作。这种经典著作,必须是公认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带有普遍真理性的著作。辞书上说,‘经典’泛指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儒家认为,孔子所作谓之经,弟子所述谓之传,弟子后学展转所口传谓之说,故惟《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为孔子所作,才能称得上是‘经典’。时下,‘经典’一词有点贬值泛化,但‘经典学术专著’应当是严谨的、创新的、求真务实的、自成体系的、经得起读者推敲的传世之作。”从上述文字及对当今图书市场的观察,可以发现有些所谓的“经典”未必构成经典,而原因可能是出版商因经济利益考虑而采用的营销手段之一,这就需要广大读者引起注意,我们需要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样的著作才有资格被称为“经典著作”。 
 
经典著作在人类探索真理的进程中,属于作出巨大贡献并对后人产生深远影响的那类知识成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已穷尽真理,而是在真理探索过程中,经典著作产生促进作用要远超过其他流行性著作,它经过上千年、上百年、几十年的时间考验之后,人们读之仍深感醍醐灌顶且能获得更多启示。除了原创性及论述的严谨性等一般性要求之外,一部经典著作至少应该从两个维度加以衡量,一是时间维度,对此应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完全给出一个严格的时间标准是不可能的,对于不同的学科,因其学科历史和知识产出周期不同,可以给出的度量标准也不同,与同时期一般性著作相比,经典著作往往超前于或者领先于那个时代;二是贡献维度,评价一部著作是否经典,既不应看字数多少,也不应看读者数目,而应该以其对人类对真理探索贡献程度来做判断,以下阐释的贡献维度标准并不完全适用于任何一部经典著作,一部著作只要符合其中的一点或几点,即可归属为经典之列。 
 
1、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学科或研究领域,并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基础理论框架;如亨利•法约尔的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这本书虽然就其篇幅和深刻程度而言,算不上有较高水准,但其总结的管理的五大要素和14条管理原则,至今对管理学原理的框架体系,尤其是管理职能学派产生着影响。 
 
2、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某个领域的的知识体系进行集大成式地梳理,建立了至今仍被延续使用的理论框架;如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就是这样的著作,当今仍在流行的古典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教科书基本上是这一框架的延伸、补充与深化。 
 
3、在科学研究的某个具体的领域中,因其对此话题关注较早,研究成果经过逐渐完善已经成为该领域最为广泛阅读的著作;如社会学研究中,有关研究方法的的著作中,最经典的当属艾尔•巴比的《社会研究方法》,从1975年至今已过去了30多年,仍在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众多领域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 
 
4、在探究研究现象的规律过程中,提出新的视角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确立了在该领域的绝对权威地位,著作的观点广为人们引用;如在探索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方面,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堪为经典,他从意识形态角度入手,探讨了新教伦理中的勤奋、忠诚、敬业、节俭等精神在塑造资本主义生活秩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5、因新的范畴的提出及其新理论的构建,将人类认识和学术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对人类认识产生革命性影响的著作;比如科学哲学领域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它的出版成了20世纪科学哲学的转折点,开创了科学哲学的新时期,还比如哥白尼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颠覆了传统上人们对宇宙中心的认识。 
 
6、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中,公认的对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历史进程产生过巨大影响,经过长时间历史考验而流传下来的,曾经或正在世界上广为传播的某思想流派的代表性著作;如中国道家学派的《道德经》、儒家的《论语》、基督教的《圣经》、柏拉图的《理想国》等。 
 
此外还要说几句题外话,研读经典著作需要思考其何以能成为经典,这与写就经典著作的人是密切关系的,因此我建议,阅读经典之时,需要考察在经典创作的背后,到底有哪些故事,时代背景是什么样的,思考这些可能给我们更多启示,以下谈我的几点看法:首先,他们在著述之时在主观上其目标绝对不是写一部经典著作,绝对不是为了“成其私”而写作,而是以各种非常纯粹的目的去写作,这些目的可能是对其生存的时代困惑的反思、对真理探索的执著、解救众生的痛苦、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众人分享、或者仅仅为了帮助他人做好某个领域的事情,总之,正是由于其品性中的“无私”,而成就了传世的经典,用老子的话说,就是“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第七章);其次,为什么是这个人而不是别人写出了如此经典的著作呢?以上所谈的无私品性是一个方面而已,除此之外,作者的人生历练、生活背景、科学精神、时代背景、性情品质等等都是我们需要考察的,比如罗尔斯终其一生研究《正义论》,他不是一个高产学者,但是却写出了世界上最精彩的对正义问题研究的经典著作,这来源于他的专注、严谨与执著,但美国宽松的学术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这些其他因素都必须加以考虑;最后,经典作家虽研究领域不同,但他们大多数却有着哲学思维的头脑,也就是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有对人类生存问题的终极思考,有深刻的人文关怀,有批判性的思考而不人云亦云,大家都知道物理学经典著作《相对论》的作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他是最典型的有哲学头脑的科学家。写到这里,我想到了数学大师陈省身,他说在研究数学的过程中可以感觉到美,这是研究的至高境界。经典成就的过程,一定是“痛”并快乐着的过程。 
 
                                               2008-10-21于南开大学


        于 2008-10-23 07:47 被 三生石 修改


jslz1228  [个人空间]


注册  2009-12-08
发贴数  128
精华数  0
原创贴  0
来自  北京
状态  正常

级别  会员
#2»发布于2010-05-20 14:06

很好的内容,对于人类的思考应该永不停息。






历练成就人生!

caolefeng  [个人空间]


注册  2010-11-18
发贴数  141
精华数  0
原创贴  0
来自  
状态  正常

级别  会员
#3»发布于2010-11-28 09:03

很好的内容很好的内容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  1/1   1  

登录后方可发贴


[ 电话: 0571-85462761 王先生 QQ: 124520435 加入软件QQ群 - 杭州 - 浙ICP备19051128号-1 网安 33010402003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