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西格玛作为当前最流行的质量管理理论,有着优秀的成功案例。同时许多学者与成功企业家都认为它是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然而在当前国情下: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不适合立即推行6西格玛。 六西格玛的精神在于对完美、对零缺陷的不断追求中不断地创新。六西格玛严格的说来是一套质量管理的哲学,不同于TQM的是,它强调以数据为基础,运用现阶段已经具有的统计工具(如新老七工具等)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做出改进,控制成本、提高质量。 一些学者研究认为,6西格玛要获得成功,需要以下准备: 1 6西格玛是领导参与带头的全民运动 ERP项目,最高层领导不需要亲自动手,而六西格玛需要他们亲自动手,比如:要参加培训;要改善周围的某些东西和流程;要对项目进行评审和指导,像黑带要解决问题,就要了解公司战略发展的大方向,而这需要最高层领导进行辅导。所以最高层领导在推进六西格玛时要花很多时间,比ERP上花的时间还要多。如果最高领导对六西格玛没有兴趣或只是嘴巴说说而已,六西格玛是不可能坚持推行下去的 2 企业的人才资源 六西格玛是精英文化,绿带、黑带不仅要具备充分的数理统计知识,按照六西格玛人力资源培养的逻辑,他们还应该是培养的对象,是有潜质的员工,六西格玛是一种靠精英的个人努力来推动流程优化的方法。 3 内部流程的基础 中国企业一般是按部门来管理。这对实施六西格玛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但反过来又要通过六西格玛来推动企业内部按流程管理、思考的习惯。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4 制度管理的基础 中国企业擅长以一种运动的形式实施变革。但其实制度是一种更加强势的方式。如同跨国公司对其在华分支机构,如果要求其实施六西格玛,就不会以一种运动的形式,而是直接以制度来约束,来实施。而面对制度,大多数人选择的是服从。同时,制度也是六西格玛长远发展的信号 5 企业数据基础 六西格玛强调数据的概念,不仅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数学上的概念,还因为他强调一种更加精准的文化。在不少企业,数据只是为了绩效考核,不是生产的概念,也不能忠实记录流程,这样的数据对于六西格玛是毫无用处的,更何况,为了各种目的制造出来的数据也会在企业中出现,所以数据的文化往往较为鲜见。而经验则因为其具有一种模糊性而广受欢迎。似是而非,差不多,这也是中国人的一种思维方式。于是在作业指导书中,适量、少许不绝于耳。这正是六西格玛致命的一个大敌。所以在一个毫无数据基础的企业推行六西格玛,如果成功,一定是又一个弄虚作假 6 推进方法 六西格玛非常强调方法。然而很多企业一缺分析方法--例如怎样选择改善的重点?二缺评估标准--到底有什么较好的改进项目或改进机会?包括整个六西格玛的推进过程,哪个部门先做,哪个部门后做?哪个流程先优化,哪个后优化?一步一步应该怎样去做?还有,六西格玛要进行培训,而培训以后这些"黑带"回去干什么?他们可能会说:"我要改进这个"、"我要改进那个",但改进了一大堆,有的却与企业所关心的业务问题没有什么联系 7 咨询公司 有些咨询公司其实并没有多少成功经验,看到六西格玛有很多统计学的东西,于是就培训。结果咨询公司成了培训公司,培训一两年培养出了一大批"统计专家",而客户根本没有得到什么回报。而一旦实施不成功,企业和员工就会对六西格玛本身失去信心,对以后的实施投以怀疑的眼光。六西格玛的全套导入绝对不是培养几个"黑带"那么简单,它包括:全套的导入计划、战略、评估、有针对性的实施、长期的推进步骤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