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品牌单单只是降低价格,凭生产要素先天禀赋取胜已经失去优势。 以经营制度的完善替代仅仅追求技术进步,加快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是当务之急。 政府职能也须更加细分,行业协会以及其协调职能的专门机构的制度规则需要健全。 ■ 观点 以前,跨国公司之所以未曾对“中国制造”构成正面价格压力是因为:一,尽管这些跨国公司一直都想把在中国的产品价格降下来,但是由于关税壁垒,由于还未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一直只能望洋兴叹。二,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以前一直都不够重视。在上个世纪的日本,一直流行着一级产品在国内销,二级产品在欧美销,三级产品才拿到中国来的做法。中国一直是个三级市场的地位。而今,争夺中国市场成为了他们的新奶酪。当跨国公司把眼球投向中国市场,在中国投资办厂,设立研发机构,对中国市场的策略也即根本转变。国内品牌单单只是降低价格,凭生产要素先天禀赋取胜已经失去优势。 品牌差距三大因素 目前中国企业与跨国企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制度面。国内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过程缓慢,政府应当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时间表。 二是技术面。中国企业缺乏核心元件技术以及工业设计,是一个业内共识,然而一切的技术更新都靠一个钱,永远不会有钱,就永远没有技术创新,也就是说技术永远受制于人。 三是地理空间的国际化。真正的“中国制造”需要在国外建立生产研发基地,以求更加贴近当地的市场需求,更加灵敏的调度生产与销售。目前进入国内的跨国公司譬如松下、索尼等在华均设有研发基地和生产基地。 制度改革才是根本 一方面中国企业要素成本优势正在消失,另一方面技术、管理上的洗心革面不是朝夕之功,这种情况下,中国电器企业就陷入了一个困境。可以说,中国电器企业目前是无事可干。微观的产权制度上的问题解决不了,不能长保企业的竞争能力。空谈核心技术没有用,没有核心的竞争力,技术难以转化为财富。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种竞争力需要从制度中释放。唯有从产权这个根本上落实企业的经营责任,以经营制度的完善替代仅仅追求技术进步,加快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是当务之急。目前行业内出现的国有或者国有控股的企业的股权转让,应尽快的完成制度调整,形成科学的制度结构,从而完成整个行业结构的净化。 在此情况下,政府将在这场变革中扮演真正主要的角色,行业内如果没有政府的规划,资源浪费在所难免,因此,政府有一个“规划产业竞争”的计划非常必要。把企业从盲目的价格竞争,拉到追求持续的差异化竞争中,从而根本上让“中国制造”立足。低价格,建立不了竞争力,低价格必然低利润,也就没有资金再搞技术创新,仅仅复制别人技术,谈何成为全球制造中心? 政府协调应该加强 经过跨国公司与国内同行间的厮杀,目前市场上的彩电品牌会越来越少,“中国制造”VS外资制造,目前主要是中国政府与跨国公司的较量。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差距除了技术、销售中的缺陷,国有企业的问题更大的在于制度层面。因此,国有股企业的制度改革,政府对产业管理,行业竞争的引导,对竞争环境的规划,以及对行业技术门槛的规定,都是政府迫切应当解决的。另一方面,政府职能也须更加细分,行业协会以及其协调职能的专门机构的制度规则需要健全。经历几次反倾销案的诉讼,代表企业说话,以及提供相应协调的部门显然不够力度。 当外资制造把“中国制造”列为假想敌,对于中国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一件好事,说明“中国制造”已初具规模并有其可取之处。我们可以利用现在的优势快速把它转化为新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