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不是本人专业,只是本人近来对经济学感兴趣,正阅读经济学普及读物,恰好在网上看到了成思危先生文章《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虚拟经济探微》,成老的人格令我敬仰。 一、前言 本人认为:谈论经济学首先应该对经济学的核心有个认识。经济学的核心是什么?不是货币,而是人。经济学的复杂性不是货币系统的复杂性,而是人性的复杂造成的。 现在人们把经济学分为实体经济学和虚拟经济学两大类,表面上,货币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核心,也是分析经济运转的切入点和工具。但是由于经济学的核心是人,货币的核心也应是人,因此分析经济运转的切入点和工具应该是人。 人的本质是什么?是超越、是自由。人性分为理性和非理性两种状态。 货币的本是什么?货币是衡量人性超越和自由的工具和标准。人的超越和自由可以通过货币体现。由于人性分为理性和非理性两种状态,货币的本性也可以分为理性和非理性两种状。货币的运动也将表现出理性和非理性两种运动方式。 在经济学上,人的本性表现为货币的增值,或者说是剩余价值。利息是货币增值的表现方式之一,也是人性自由、超越的实现方式之一。货币的增值可以分为理性和非理性两种方式。 二、经济分类 (一)、成老在其文章中指出: “对于虚拟经济,国际上尚无一致的定义和系统的研究,而且由于译名的相同,混淆了三个不同的概念,将三者均译成虚拟经济。一是指与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有关的经济活动(Fictitious Economy);二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所进行的经济活动(Virtual Economy),也有人称之为数字经济或网络经济;三是指用计算机模拟的可视化经济活动(Visual Economy)。为了区别这三个概念,我个人主张将Fictitious Economy译成虚拟经济,将Virtual Economy译成网络经济或拟实经济,将Visual Economy译成可视化经济。需要注意的是,网络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概念是不同的,网络经济是指经济的运行方式,虚拟经济是指经济活动的模式,因此必须将这二者区分开来。 虚拟资本(Fictitious Capital)这一概念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他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中,以及在论述信用和虚拟资本的第25章及其后,对虚拟资本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他认为虚拟资本是在借贷资本(生息资本)和银行信用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虚拟资本本身并不具有价值,这是它和实际资本的不同之处,但是它却可以通过循环运动产生利润(某种形式的剩余价值),这是它与实际资本的共同之处。尽管经过一百多年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事物(例如期货、期权及各种金融衍生物等)和新情况(例如货币脱离了金本位、经济全球化等),但马克思对虚拟资本的分析在当前关于虚拟经济的研究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笔者个人的理解,所谓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其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私人间的商务借贷行为,例如某甲急需购买某种原料或货物,但他本人并没有足够的资金,而某乙手头正好有一笔钱闲置未用,于是某甲便向某乙借一定数额的钱,许诺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通过这一活动某甲取得了对这笔钱的使用权,可以用其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通过实际的经济活动取得赢利,,而某乙则以借据为凭证保持了对这笔钱的所有权,以及到期可向某甲讨还本息的权利。这时某乙手中的借据就是虚拟资本的一种雏形,它通过借还循环运动而取得增值。这时某乙并未从事实际的经济活动,只是通过一种虚拟的经济活动来赚钱。” (二)人的自由实现方式--经济模式 1、物、物交换。这种交换方式没有货币参与,最原始。这也许是最具体的实体经济运行模式。 2、货币、物、货币、物。货币作为个人抽象物,人被抽象为货币,人的超越就是货币的增值。 3、货币、货币、货币。也就是成老的钱生钱虚拟经济。 互联网经济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虚拟经济,因为互联网是一种特殊的物。应该属于第二种经济类型。 (三)虚拟经济的特性 任何一种经济活动中都带有人性的非理性成分,只是其中的非理性成分多少的差别。 虚拟经济的载体是货币,运动要素还是货币,手段是货币,目标是货币。虚拟经济中的非理性成分更难以控制和把握。 (四)虚拟经济为何容易崩溃? 虚拟经济因人性的需要而发生,也因为人的非理性状态的很脆弱、易崩溃。 股票市场应该说是基于人的非理性而建立,其兴衰也是人的非理性情绪运转的结果。谁能充分把握人的非理性、调控人的非理性谁就能赢得市场。 (五)中国股市的非理性状态 中国股市的非理性状态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这些多因素中,表面的关键因素是政府的理性行为在股民中搅起的非理性波澜;再深一点层次的关键问题是国有股非流通;更本质问题是国有股不具有非理性特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