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_也谈中国企业的出路(原创)_管理职场
学习.交流
专业源于专注
www. onlyit. cn   
学习交流 文件下载 手册资料 交流QQ群

    

 1  1/1   1  
作者
内容
cj0815  [个人空间]


注册  2008-04-26
发贴数  29
精华贴  2
原创贴  2
来自  广州
状态  正常

级别  版主
#1»发布于2009-06-11 17:16

      不想从数据说起,那样比较烦人,因为那样太教条主义,太容易让人乏味,甚至会连让我自己继续思考下去的兴趣都没有了。 
 
      我试着轻松一点来谈这个问题,站在一个打工者的层面和角度来谈这个问题。或许这样,我会说的更清楚一点、更轻松一点,我这样认为,呵呵。 
 
      我自认为我已经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份子了。虽然我已经不是老板,在民营企业带着我一同走过的16个春秋里,我看到了许多的从小做大、从弱做强,又从强到弱、从大到无的企业实景。个中的滋味,也许只有那些经历过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洗礼的企业主们才有资格谈起。打工的我们难道真的只有隔岸观火的义务或者权利吗? 
 
      中国的企业,大体都是做小的时候发展很快,做得很好。一旦做大之后,就变成夕阳企业了。什么原因呢?很多人认为是:因为中国的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小的时候,人管人也能管过来,大了,要按流程规范管理作业了,就罩不住了。或者缺理念,或者缺专业管理人员,或者人才也有了,老板就是用不好,或者因为家族关系原因没法好好用。 
 
      上面这种情况是存在,但近些年知道这个道理的老板也已经不少。拼了命的花高价请专业人才,也拼了命的把跟自己有裙带关系的人员任人宰割。但真正能良性运转持续发展的企业又有几家?弄得个心力交瘁、人仰马翻,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那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就我个人来看,中国的企业有如同我们大多数的政府机关。出了状况,只会找人的原因,不会找体制和战略的原因。 
 
      当人人都知道“效率就是金钱,品质就是生命”这句话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就都开始拼命的要求品质,以求得平稳上升的效率。那品质的标准又从何而来呢?去欧洲市场、去美洲市场买走得比较好的样版,这就是中国企业惯用的手段。买回来之后,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顿猛抄。纵观整个过程,真是有点滑稽。结果是同行业同季度开发出来的产品都大同小异。这样的产品不但没有市场竞争力,反倒是让市场一看就知道:这是中国货、这是温州货、这是福建货、这是广州货、这是成都货。。。。。。 
 
      没有人知道这是标准出了问题,在抄标准或者追赶标准的过程中,我们的审美层次、企业辅助资源的发展底蕴已经决定了我们的产品档次和风格。我们跳得很高、跳得很累,到最后,我们都还只是在一个框框里面自以为是。 
 
      我们不想做永远的三流制造或纯加工企业,这个想法是好的。但追赶标准是永远行不通的,我们应该超越标准! 
      所以,我认为,中国企业现在面临的课题应该是:我们如何超越已有的行业标准?


        




cj0815@tom.com,十五年工厂、贸易公司管理经验


 1  1/1   1  

登录后方可发贴


[ 电话: 0571-85462761 王先生 QQ: 124520435 加入软件QQ群 - 杭州 - 浙ICP备19051128号-1 网安 33010402003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