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一直在高科技领域工作,高科技的发展已经对国家经济实力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其在经济实力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一个国家最终的目的是提高“经济实力”。高科技实力发展的直接体现是“高科技产业”,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又直接与“科技体制”“经济体制”乃至“政治体制”有关。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本人不是搞政治的,说不出什么东西,但“求是”杂志一文中说:“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和一些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执政地位的教训看,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是死路一条;不改革政治体制、不实行人民民主同样是死路一条。” 因此,改革是必然的,我这里用自动控制理论的一些基本原理来描述一下:任何一个系统,如果设计成开环的,则将是不稳定的,因为任何一个开环系统,事实上也是有反馈的,这种开环系统中的反馈是由不可测和不易控制的分布参数产生的,而这种反馈往往是正反馈的,所以是不稳定的,一旦系统出现问题,则必须停止系统运行,进行调整后再运行,就象失火一样,必须首先灭火后再工作。因此,设计系统必须采取主动加入负反馈控制,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本人假想,这里的负反馈控制用在社会科学里面,就是一种制约。因此,我想在社会系统中,任何一种行为或权利一旦失去制约,那将是不稳定的。这是本人对政治体制改革想要说的话。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 1. 由于高科技产业在国民经济地位中的重要性,因此经济体制的改革必须有利于高科技产业产业的发展,或者说向高科技产业倾斜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希望我们的经济专家能考虑到这一点。 2. 应该尽可能地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中国需要大量拧螺丝钉的企业,因此制定各种有效政策法规尽快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如果这也做不到的话,中国会很可悲)。但也不要太过分,先进国家本身也希望把制造中心拿到中国来,因为我们有人力和市场优势。但中国也需要少量实力强大的企业,这里的实力是指可以和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可以相提并论的实力。因此,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彻底摔掉任何无关实力的包袱,只需制定法律和拿税收即可。 科技体制与高科技产业密切相关,想重点谈一下。 一. 问题认识: A.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与政府科技体制直接相关; B. 目前政府科技体制下的结果是:科技经费投入的效果不明显,或者说对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推进作用有限,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效果; C.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国家的高科技实力很大部分需要由企业来体现,由于高科技实力有军事科技实力部分,因此对中国来讲,必须由国有大企业来体现. 二. 目前状况: A. 对各单位来讲,“政府支持”看作是多少一定会拿点出来的不要钱的肥肉;因此,都在争抢“政府支持”这快肥肉,包括下级政府争抢上级政府,抢到就是一顿免费的午餐; B. 政府对研究所、高等学校、军队、企业支持的各类名目繁多的项目的投入,没有科学的、统一的、可以量化的评估体系。因此,到处是所谓的科技成果,企业还是在拧螺丝钉; C. 国家计委、科技部、中科院、产业部门、地方政府以及研究所、高等学校、军队、企业各有一套人马,各系统之间处于各自为战、相对封闭状态,各个部门和单位不能进行良好合作和沟通. 三. 原因分析: A. 科研体制没有根本性的改革和创新,政府支持都是“点到为止”,既没强有力的科学的监管和评估体系,更没长期的具体计划,更可怕的是没有任何人承担责任; B. 政府各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也希望有一大块肥肉让人抢,因为抢的人越多越有价值; C. 我们的专家应该知道目前的科研体制的问题,但他们解决不了或者也不想解决,因为一是他们解决的能力有限,二是他们或许本身也需要这样块肥肉来维持与自己相关的研究; D. 以上是目前国家科研体制下所产生的直接原因,其他的原因可能就和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有关,虽然是其他原因,但也可能是最深层次的原因,由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改革更加复杂,本文不作讨论。 四. 本文目的: 一个国家的高科技实力,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要一步攀高是很困难的,要有相应的、完善的、有效的体制配合逐步发展,或者说是急不来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 在目前我国的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环境下,或者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如何建立一个有利于快速推进我国科技进步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环境和体制,在有限的经济实力条件下,杜绝浪费、提高效率,尽快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五. 解决思路: A. 这里提出的解决思路首先要说明一个前提:发展高科技产业按理也应该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政府只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法规给予推进,应该是会逐步发展的。问题是,实践已经证明,我们的科技体制和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策略对发展我国特别是国有大企业的高科技产业,存在很大的问题,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改革,差距不能说越来越大,但很难缩小。与其这样投入的科技经费没有大的效率,不妨可一试以下的解决思路; B. 一个国家高科技实力很大程度上是掌控也体现在某些领域中的少数几家大公司手中。我国的经济实力有限,在可以预见的几年到几十年内,不可能一个企业一年投入几十亿美金的研发费用。但是,市场经济中技术进步没有奇迹,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是市场经济中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因此,如何在有限资金的情况下,制定一高效率的、发展目标明确并可行的、能够科学进行评估的、能够有效进行监控的国家研究开发体系,以推动我国科技水平和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是在目前体制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C. 高科技产业的研究开发及发展,风险非常大,由风险投资支持的高科技小公司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因此,“政府支持”也应像风险投资公司一样操纵;一项新技术或产品的发展没有6-7年的时间很难成功,硅谷风险投资公司支持集成电路设计小公司到上市基本上就是6-7年时间;有严密、完整、科学的商业计划,整个过程完全在投资方的监控之下,我们的“政府支持”应参照这种模式; D. 目前我国发展风险投资还不是很成熟,但应该起步以积累经验。国外通过风险投资发展的高科技小公司其成功的标志一是上市以取得进一步发展的资金,二是被大公司收购,这样投资人和创业人都得到了回报,进一步推动了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而在这所谓成功的部分中,其中大多数是被大公司收购; E. 因此,在发展高科技风险投资的同时,尽快地有选择地(行业与企业)扶持国有大企业做大做强,让它们有能力去收购高科技小公司,是促进风险投资发展也是提高我国高科技实力的充分条件。只有我们的国有大企业在某些领域如:集成电路、软件、材料、生物等方面有与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可以相提并论的时候,我国的高科技实力才是真正地提高了; F. 取消政府对研究所、高等院校、军队、企业支持的各类名目繁多的科技、生产项目的投入,建立统一的三大块。(农业可能例外) 1. 发展高科技小企业的风险投资业基金; 2. 发展基础理论的自然科学基金; 3. 支持国有大企业高科技研究开发基金; 其中1部分应完全按市场机制发展进行运作,这部分基金是可以通过运作自身滚动发展的;2部分是完全政府投入,主要是支持高校以及少量的基础理论研究机构,应该在目前大基础上大大增加,但这部分的资金不会太大;3部分应该是临时性的,但估计要有10到20年以上甚至更长的规划,也即支持到在某些领域各有一到二个实力强大,已经有能力可以与跨国公司进行竞争的时候,应该可以停止,当然也可以在其他领域继续支持,可以说这是最大的一块资金; G.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政府支持企业是违背WTO原则的,最好的办法一是将军事科研项目,二是建立国家重点项目机构,将上述二部分的资金全部由国有大企业承担,可以通过议标的办法解决,美国的波音、摩托罗拉等大公司每年都从军事口得到大量的经费,相信一定可以有办法解决。我对信息产业部几十个研究所合起来成立一个集团的做法不看好,可以说换烫不换药,相信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起码对发展我国的高科技产业不会后有太大的作用,应该把这些研究所归并到要支持的大企业中去;此外,我们的中科院系统我不知国家每年需要投入多少,但肯定不会少。中科院系统在某些方面对国家是作出了贡献的,但对我国的高科技产业有多少贡献呢?有没有考虑过投入的方式以及投入产出效益方面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应该说取消中科院所有的研究开发机构,也归并到要支持的大企业中去,保留并继续二院院士的荣誉称号; H. 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确保得到支持的大企业真正可以做到与跨国公司进行竞争。必须建立二套体系。一是权、责、利相互平衡并制约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二是科学的评估考核体系。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关键问题,但如果采取上述的做法,由于涉及的面与点比较小,应该可以做好; I. 要明确一点,政府支持企业绝不能从保护市场的目的出发,而是应该真正从帮助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管理),培养其与跨国公司在市场上竞争的能力,这样带大的孩子才能真正立; J.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我国政府支持的众多的项目中,有一类是所谓科技产业化、生产发展基金等等之类的名目,我认为是有问题的。根据国外大公司的统计,一个研究开发项目的投入和把一个研究开发项目进行产业化的投入的比例是1:10。因此,产业化投入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而且,产业化项目的成功事实上并不完全取决于技术,它和公司品牌、市场情况、企业经营管理等各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科技项目的产业化对公司来讲是一个非常慎重的问题,完全应该是市场行为,而不应该由政府来支持。对高科技小企业来讲,你有信心产业化,你就应该有可以吸引投资人的完美的商业计划书,或者就卖给大公司。对大公司也是这样。要么自己进行产业化投入,要么就继续等待机会或者干脆放弃. 小结: 如果认为以上的解决思路根本是有问题的,我还是要呼吁,坚决彻底地改革目前的科技体制,与其花费大量的财力而效果不大,倒不如将这些资金化在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环境建设等公共基础项目上去。 以上解决思路的核心是将目前所有政府在科技和高科技产业方面的投入统一成三大块,其中最大的一块是支持国有大企业能与跨国大公司进行竞争,有一定风险,但值得一试,无非是将目前分散、撒芝麻的资金进行集中。可以选择一到二个行业的一到二个企业进行试点,如果在政府的支持下,做到国有经济的中国IBM或者中国Intel,应该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也会有一大批中小企业跟着成长。 以上解决思路的好处一是可以大大消减政府管理部门的人员,资金越分散,管理人员就越多,并且产生腐败的情况就会越多;二是可以大大增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力量。 结束语: 在中国,按完全市场经济来培育和发展我们的高科技产业,以提高我国经济和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套与之相适应,可能更危险。 简单地说,这是因为当资本主义国家认为你的国家还没有达到他们所认可的民主及法制的程度时,在还没有认为中国是真正的市场经济情况下,而当我们又准备比较彻底的放开时,正好是外资逐步控制我们的企业并占领我们市场的有利时机,但他们在中国的所有活动,都会留有一手,他们不会把真正的核心技术留在中国。这也可能包括我们的民营企业家,由于搞高科技核心技术开发的高风险性,也不会真正从国家的利益(甚至自己企业)出发来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可能较多的还是考虑较短期的经济利益为主。 因此笔者认为,我们是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目前的国情基础下,发展国家的高科技核心竞争力,可能还是要靠国家的力量。在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全面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政府应该通过支持国有大企业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办法,让国有大企业在一个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真正有能力与国外先进企业去竞争。 附件:国有大企业目标设计(5年) l 选定品牌(所有产品统一品牌如海尔等),重组国内相关企业; l 主营销售额100亿美金以上(不包括关联交易,如包括应达200亿美金); l 主营电子产品,包括整机、系统解决方案、集成电路; l 整机、系统中的集成电路30%(韩国三星目前水平)以上为自己设计,达到该水平时可兼并集成电路制造企业; l 研发经费每年10亿美金以上; l 每年申请专利2000件,其中发明专利1000件,其中10%以上申请国际专利, 5年后,专利量维持在10000件左右,继续保持每年2000件的申请量; l 股份制企业,董事会下的经理人负责制,董事会绝不参与具体经营管理; l 聘请职业经理人,年薪可在100万美金以上; l 事业部制;可建立计算机、通信、家电、半导体、软件与系统事业部,事业部为结算利润单位,下设工厂; l 研究开发系统:每个工厂设立一研究开发部门,开发1-2年的产品;每个事业部设立一研究开发部门,开发3-5年的产品;公司设立独立研究中心,研究开发5年后的技术;与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进行合作或建立联合实验室等,研究相关基础理论;整个研究开发系统可以实行垂直与横向交叉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