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一般均衡,它认为在自由放任的情况下,社会通过竞争,会达到一个非常圆满的结局--帕雷特最优状态。西方经济学的主流理论,翻来覆去,都是一个目的,就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夸赞资本主义制度如何如何好。 自从我们开始搞市场经济,一些人就认为西方的什么东西都好,月亮也比中国的圆。于是就简单照搬照抄。其中有两条,是完全不符合我们现在具体情况的,却被照搬了进来。在这两条教条的影响下,使得一系列政治、经济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这两条教条是: 1.教条认为,降低劳动者实际工资可以扩大就业。 事实上恰恰相反,只有提高工人的实际工资,才能扩大需求、扩大市场,然后才能扩大生产、扩大就业。我们的决策者,就是在西方错误理论的误导下,对压低工人工资、非法用工的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些黑心经济学家,还鼓吹“低工资优势”,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要提高工人的工资,首先必须对西方教条的工资就业理论,彻底批到批臭。 2.教条认为,只有投资才能扩大收入,才能解决就业;只承认投资乘数,不承认消费乘数。 在这个教条的误导下,各地政府热衷于上项目、搞投资,这样做的结果是GDP数字上去了,但质量没有上去。因为投资转化为群众收入的比例实在是太少了,群众没有收入,就无法形成消费需求,没有足够的消费需求,就无法拉动社会自主投资。同时,群众没有收入,就无法提高生活水平、无法实现共同富裕。当投资无法转化为群众收入时,再多的投资也不能给群众带来实惠,GDP增长多少跟老百姓关系不大。 受这个错理论的影响,造成了大量银行坏帐、造成了大量政府财政赤字。 正确的办法是,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对消费进行补贴、直接把钱补贴给老百姓,或者按人发钱、或者给大家送一份保险、或者免费教育、或者减免农民税收等等,总之,一切正确的办法都是把钱往老百姓手里送,而不是夸耀自己“懂经济”,挖空心思从老百姓手里高级钱回来。只要把钱送到老百姓手里,就会形成消费需求,从而反过来刺激投资,投资的增加在反过来扩大需求,形成良性循环。消费和投资一样,具有乘数效应,而且在相同的GDP数字下,生产的质量会提高很多--可以减少为生产而生产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不把这两个教条批到批臭,中国经济很难走上正路,就业问题就很难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