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人和一帮朋友坐在一起吹水聊天。意想不到的是,几个多年的好朋友竟然吵了起来。本人劝架之余,也细听了他们争吵的缘由,原来大家为一个共同的话题争论不休,那就是老板是否应与员工一样勤奋。有的人说应该,有的人说不应该,结果本来一起聊天的活变成了各持己见的两帮人的辩论赛,辩论赛演变成了激烈的争吵与相互攻讦讽刺。因为本人的这几位朋友都是企业主或者管理者,由于平时各自的工作作风不同,所以分歧非常大。本着只听不评的心态,本人好不容易劝开他们。事后,本人摘录了这帮朋友一些观点和惊人的语句,也尝试着作了一些评论,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喜欢。 首先,认为老板应该与员工一样勤奋的正方的一位朋友列举了大量成功人士白手兴家的故事和典故,从李嘉诚到王永庆,从比尔盖茨到默多克,百分之九十九的举证都是为了说明这些成功人士在创业之初,是如何如何地付出了努力与奋斗,如何拿出无比的勇气与决心参与日常的管理和工作之中,企业才获得了成功云云。本人认为此观点有点生搬硬套了,大凡创业,特别是白手兴家,一个企业从无到有,财富从无到有,哪个企业主不是半个员工,半个老板的过来。现在大家要讨论的是已经成型了的企业的老板是否应该跟下面的员工一样,天天熬夜加班来充分体验勤奋,而不是在讨论创业者是否应该付出艰苦的奋斗才能成功。所以根本上就是两个不同的话题。如果正方可以举证现在目前一些真正的成功和知名人士的日常工作的勤奋程度与员工无异的实例,这样的论点才是站得稳的。可惜正方一直在自我混淆。在这种情况下,反方开始了有力的还击。反方首先指出如本人刚才所说的正方的错误举证,接着举了一大堆维护自己观点的实例。比如某某老板喜欢去钓鱼,只跟下属丢下一句“有重要的事情才来找我”的话,就自个去湖边海边去了。又比如某某老板喜欢打高尔夫球,每周只回公司一到两次开个总结会,其余时间人影都不见。这几个实例应该大家都听说过的,而且这些老板都在经营着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公司。所以反方在这一点上面先赢一着。由于反方提的观点都是实例,本人在这里很难作出评析。 接着,锐气先被挫的正方提出了自己新的观点,猛拳抨击反方的谬论。正方指出,跟员工不一样勤奋的老板就是优哉悠哉的老板,就是想把企业坐死的老板。试想一下,老板都不管了,都不当企业是一回事了,都去玩了,员工会为你勤奋到底吗?员工还会有忠诚度吗?在中国,人人都喜欢作比较,特别是老板跟员工的比较。一有差距就心里不平衡,一不平衡难免就会干一些极端或者龌龊的事情,到时候作为企业第一负责人的老板是否天天钓鱼,打高尔夫球就可以把这些事情摆平?这样的老板对自己的员工了解又有多少?结果正方一轮古代言官劝谏式的组合猛拳打得反方一愣一愣的。本人觉得这个观点对于反方也是致命的,因为在中国人的思维里,不死心塌地地勤奋就等于懒惰,中间没有过渡,就好像黑白一样,不黑则白,没有灰色地带。所以中国的管理者总喜欢勤奋和诚实的人,而忽略这些人的真正能力,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现代企业生活中那种做秀,领导面前一套,背后一套的局面。而老外则注重个人的能力,特别喜欢成败论英雄。许多老外曾经跟我说,他们害怕加班,不是因为怕累,是怕被老板看见说自己又蠢又笨,害得晚上都要加班来完成本来白天都可以完成的工作。而且老外特别注意细节,你若加班,他先考虑并不是你的牺牲和勤奋,而是先考虑你的加班费以及你挑灯夜战的电费成本。没准当夜你加班遇到老外领导,他会勒令你马上打包走人,而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和日本,老板不感动才怪。话虽如此,正方这套组合拳还是打中了反方要害。 紧接着,反方一咬牙,招式一变,巧妙地避开了正方的正面攻击,改打侧翼进攻。反方先指出,老板最主要是参与公司日常管理和制定有关公司发展的策略,用的是脑力劳动,当然不能跟一些普通员工日复一日的体力或者重复工作同日而言,所以反方认为老板悠闲不像普通员工那么勤奋是有付出的,有价值的,只不过大家都没有看到和认识清楚这脑力劳动应当如何表现出来。正方一听则穷追不舍,问道是否天下所有老板都可以以此为理由,丢下企业不管?是否天下老板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逃避劳动?老板日常的管理工作怎么表现?反方则认为,老板只管用好人,调整好公司发展策略就行了。因为术也有专攻,即使老板天天看着,问着,管着,质疑着,监控着,未必财务,人事,后勤,工程,技术,生产他样样精通,到时可能比不管效果还要好。此观点是靠谱的,本人也赞成。 最后,吵架是结束了,本人所摘录所写希望大家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