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的知识管理方案_管理职场
学习.交流
专业源于专注
www. onlyit. cn   
学习交流 文件下载 手册资料 交流QQ群

    

 1  1/1   1  
作者
内容
wanglj  [个人空间]


注册  2005-09-26
发贴数  2764
精华贴  6
原创贴  1
来自  
状态  正常

级别  版主
#1»发布于2006-06-04 22:49

      在知识管理中,我们且不论其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其目的究竟是什么。因为具体到某个组织这个层面的知识管理目标是和组织存在的使命、策略和最高目标、文化等内容密切相关的。我们在一般意义上的讨论,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这个问题论述的很清楚。如果知识从一般意义上来讲,美国质量与生产力中心(APQC)的表述仍然将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知识管理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能保证在最需要的时候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递给最需要的人。” 
 
      要在组织中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我们需要明确在组织中进行知识传播和共享的时候需要做到的几点内容: 
 
      在恰当的时间 
 
      在适当的地点 
 
      以适当的形式 
 
      以需要的质量 
 
      以最小的代价 
 
      虽然这只是短短的5个短句,但对于组织的知识管理却提出了至高的要求。要达到这样的5个要求并不是一件简单就能解决的问题。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用另外一种表述方式来提出要求: 
 
      什么时间需要知识(业务进程中的哪个阶段) 
 
      什么地点需要知识(业务布局中的哪些节点) 
 
      提供什么样方式的知识(图纸、数据、模型、样品……电子版或者纸本) 
 
      提供加工到什么深度的知识 
 
      怎样控制成本 
 
      接下来就能够以更为简洁的问题来提问了:是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我们(组织)能够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提供这些知识?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采用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讨论,一层一层的解决问题。 
 
      问题1、谁需要知识? 
 
      一个主体(可以是个人或者团队)在组织中对知识提出明确需求的可以确定的过程是在其遇到业务过程中具体问题的时候。这是组织知识管理介入个人任务过程的最好时机。 
 
      问题2:需要什么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在具体的业务流程中遇到各种任务。当遇到这些任务的时候,任务实施者首先确定完成这个任务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知识需求出来了),然后搜索自身的知识储备中是否拥有解决这个任务所需的知识,如果有,执行任务,如果没有则向知识库或者专家求助。 
 
      问题3:什么时间提供知识 
 
      这里的时间是指任务进行的阶段。个人或者团队完成一个任务需要遵循大致的流程。什么时间提供知识就是在任务进行到那个阶段提供什么样的知识的问题。从图2中,我们不禁会有这样的疑问,知识系统是处于一种被动告知的状态,当任务执行者需要知识的时候,他自然会检索知识库或者向专家求助的。不错,在知识管理进行到成熟阶段,组织员工都已经熟悉知识管理模式下的工作方式,并且组织拥有庞大的知识库时,可以实现这样的方式。但是,一是因为我们对知识管理有更高的要求:将需要的知识推送到个人;二是也许我们的员工还不是很信任知识管理能够实现有求必应。所以,关于这个问题,还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出任务进行的各个阶段知识占据的位置和作用。也就是能够得出哪些阶段是知识密集型的阶段。因此,知识管理要做的就是针对这些阶段提供知识支持。比如,图3中的检索策略制定和检索过程执行两个阶段就是该任务执行过程中的知识密集阶段。比如:在策略制定阶段,执行者除了了解用户的基本信息和需求之外,他们还必须对用户提出需求的领域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对该领域的检索系统和综合型检索系统有个综合的认识,对拟定检索词的技巧等也需要有深刻的认识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管理要做的就是提供这些知识给策略制定者。 
 
      问题4:什么地点提供知识 
 
      这是比什么时间提供知识更上一层的问题了。什么地点主要指为组织业务布局中的哪些节点提供知识。 
 
      其实这个问题解决的主要是什么地点向谁提供什么知识的问题。了解任务和业务进程的组织布局以后,什么样的信息在什么地点什么时候向谁提供已经基本解决了。比如说一套丛书的出版信息,这个信息提供给信息流通进程的任何一个业务,没有用。正确的做法是提供给业务进程:资源建设。在这个进程中,提供给任务2或者任务3,也没有用,得提供给任务1。其实,任务1还可以细分为图3图2图1,这样就能够明确的指导这一条知识应该在什么地点什么时候提供给具体地哪个人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解决知识质量和传播方式了。 
 
      问题5:知识传播方式的选择 
 
      传播方式无非也就那么三四种:口头传播(利用语言)、操作示范(利用动作)、文档传播(利用文字)。从载体上来看,也就是纸本或者电子的两种。但是知识反映在知识成果上,就有不同的形式了,比如数据、表格、图纸、模型、样品、音视频、多媒体等等。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需要、场合选择不同的成果。但是一般来讲,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回到关于知识分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个类别上来,能够显性化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一般采用文字传播,可以表现为数据、表格、图纸、模型、样品、音视频、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在电子传播的同时提供打印、复制等功能,为不同阅读习惯的人提供方便。对于那些实在不能够显性化的知识,我们可以采用语言讲述、操作示范、视频异步传播等形式进行提供。这都要视具体地情况而定。但是,反映到一任务为导向的知识管理方案中,笔者认为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提供多种提供方式,包括同步的和异步的。 
 
      问题6:质量控制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研究非常科学的评估体系。目前,我们只能写出一些参考项: 
 
      1、精练 
 
      2、经过实践检验 
 
      3、可操作 
 
      4、有对比 
 
      5、有实际应用情境描述 
 
      6、有建议行动 
 
      7、局限性说明 
 
      8、影响范围 
 
      …… 
 
      问题7:成本 
 
      关于知识管理的成本,我突然想起一句话,是关于论述中国教育改革的问题是有人掷地有声地说:中国的教育问题,可以花10个亿也不能解决问题;也可以花10块钱就能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这些身在其中的人员,能不能够从自身出发,从身边的事情做起。 
 
      关于知识管理成本控制的最有效方法,我始终认为是要想方设法让员工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自觉地基于组织中各项业务进程和任务执行过程提供自身的知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成本很低。就像普华永道的Kraken做到的一样。 
 
      问题一一得到解答以后,我们需要得出一个组织层面上的基于任务的知识管理总体模型。 
 
      在这个模型当中,组织层面的内容解决什么地点提供知识的问题,主要在这个模型当中,组织层面的内容解决什么地点提供知识的问题,主要基于组织业务流程的布局;任务模型解决什么时候需要知识的问题,主要基于业务进程中任务执行的流程进行判断哪些过程是知识密集型的;主体模型主要解决谁需要知识的问题,基于任务的执行者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遇到什么困难的分析;知识模型解决知识质量、知识成果形式的问题;(基于任务的知识管理解决方案也为知识的分类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下一篇进行论述。)通信模型解决知识提供的途径,任务主体之间的交流,知识传播载体的选择等问题。这些问题接决后,都将在组织知识管理的基础设施上得到反映。


        




企业的出路在于产品更新换代,管理是共享一份团队的融洽的感情,关注并修正行为,影响并引导人生,感情淡薄使人平庸 ...


 1  1/1   1  

登录后方可发贴


[ 电话: 0571-85462761 王先生 QQ: 124520435 加入软件QQ群 - 杭州 - 浙ICP备19051128号-1 网安 33010402003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