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_宋太祖那些事儿_管理职场
学习.交流
专业源于专注
www. onlyit. cn   
学习交流 文件下载 手册资料 交流QQ群

    

 5  1/1   1  
作者
内容
宋老师  [个人空间]


注册  2010-08-09
发贴数  30
精华数  0
原创贴  0
来自  
状态  禁发言

级别  会员
#1»发布于2010-08-23 14:16

                                                   企业文化落地与中国传统管理艺术 
                                               --试论宋太祖的“企业”文化建设与落地 
                                            华夏基石(北京)企业文化顾问有限公司 
 
一、  何谓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舶来词”,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等假设之后,对组织的管理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后产生的理论。按照管理学的通说,企业管理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而文化管理真正引起人们关注其实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日本。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领导人将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关于经营理念、基本假设等达成的共识用于对组织管理过程中包括文化、价值和心理因素在内等的非结构性因素的一种整合,并使之成为一个组织或企业独具个性化的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着组织和企业的长期发展。 
    而我国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则比较晚,虽然早在五、六十年代,在我国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中,就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如“鞍钢宪法”、大庆铁人精神等,但当时并未冠之以企业文化的概念。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也被引入我国的企业中。但此阶段包括至今的企业文化只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只注重从西方管理学的“拿来主义”,而忽视从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的管理文化中汲取营养。 
    诚然,我国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中,历朝历代的统治阶层坚持“重农抑商”政策,不可能产生契约精神,也没有法治传统,这样,原本应该依靠契约和法治来解决的问题,只能靠道德。在这样的统治体制下,无法产生现代意义的企业,更不用说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管理。但是,如此长时间的帝制统治,其中的统治艺术、管理风格在今天的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与落地中,仍有借鉴意义。 
二、宋太祖的“企业”文化建设与落地 
     说起帝王统治艺术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很多学者都提到唐太宗的管理之道。贞观之治是君臣共治的有力象征,是此后的中国历史大多数朝代的理想治世。武则天时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贞观政要》一书,展现了贞观年间君臣之间鱼水相溶的和谐关系、官僚机构中良好的团结精神、开明的工作作风和充满活力的政治进取心。唐太宗不但能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而且个人极具亲和力,耐心培养与臣僚之间亲密的个人关系,这使他成为唐以后多数朝代的官僚士大夫眼中的理想统治者,他的管理之道,对现代企业的人才选拔、培养和任用,以及管理团队的建设等等都颇有启发。 
    但是,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统治艺术,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本质上都是“人治”。皇帝以身作则勤于国事,通过人事上、道德上的举措和君臣互动实现“贤明政治”,一旦皇帝陨落、后继者不得其人,或者皇帝开始怠政、独断专行,君臣间的和谐氛围遭到破坏,政事就会停滞不前、难以为继。贞观末年的政局和安史之乱,都说明这种“人治”缺乏延续性。其根本原因,在于整个官僚阶层内部既没有产生足够的政治变革的动力,也没有实现君臣良性互动的制度保障和文化传统--套用现代的词汇,就是在国家的治理上,唐朝的官员并不认为自己也拥有“产权”,即便有“产权”,也只是开明时期的皇权的暂时授权,因而也就无法有效地限制皇权,并持续地产生改革现实政治的愿望。他们屈服于皇权,屈服于阉宦,屈服于藩镇武人集团,到了唐末被屠杀一空。 
    就政治文化的延续性而言,宋太祖开创的宋朝取得的成就更高。宋朝的士大夫们,并不认为贞观之治是文官政治能够实现的最高理想,对唐太宗也不像以后的朝代给予那么高的评价。他们的政治理想是实现三代之治(尧舜禹),这是传说中天子选贤任能、垂拱无为,充分授权臣下分工治理国家的理想盛世。从范仲淹、欧阳修到程朱道学家,他们孜孜不倦地向皇帝及其继承人灌输唐太宗不足效法、三代政治能够实现的观念。姑且不论宋代文官政治的效率和国力如何,这的确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成为共识的朝代,也是帝制时代士大夫的“产权”意识最为自觉的时期。在这种“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文化形成过程中,宋太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论武功,受困于契丹的赵匡胤远逊于“天可汗”李世民;论文治,出身于皇亲贵胄、接受过系统儒学教育的李世民,更非五代武人出身的赵匡胤所能及。然而通过杯酒释兵权、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大力发展儒学扩大科举取士,宋太祖稳定了政权,确定了官僚集团(管理阶层)与皇权(企业家)关系的祖宗家法(互动原则),提高士人与政权的认同度并实现统治阶层(管理人才)的有效流动。因而,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与落地来说,宋太祖比起唐太宗更有借鉴意义。 
 
1、企业文化落地第一步:管理者如何统一企业战略与管理团队的价值观 
“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的隐喻是指战略转向期间企业家如何处理与合伙人的关系,统一价值体系,并打造企业文化落地所需的执行力。 
    赵匡胤本是禁军--当时最强大的中央直属军队--的最高统领,是禁军系统军官的首领,依靠禁军发动兵变篡夺了后周政权。在他上位之后,防止兵变再次发生、维护政权长期稳定、结束藩镇武人割据就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所谓的“杯酒释兵权”,就是给予开国功臣--其他的禁军高级将领虚职的高位和厚禄,从而牢牢掌握军队。 
    宋太祖结束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但仍然保留了部分节度使的兵权,例如由于边患的存在,保留边境世代担任戍守边防任务的节度使世家,但剥夺其人事任免和财政权,一则防御外族,二则防止其猝然生变。 
启示: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战略转向时,企业家需要取得决策权、统一思想,对不适应企业转型的创业合作伙伴,或者购买其股权和平分手,或者让其担任顾问、分享创业成果,但不让其担任实际管理职位。 
对于有能力、但并不完全认同企业价值观的创业伙伴或公司元老,可以让其继续担任专业领域或分公司的管理岗位,但避免其有独断之权,再通过培养后备人才接替其职位。 
    华夏观点--“知”:华夏基石在为企业进行文化落地时,奉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知”,广义上的“知”是让企业的全体员工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什么是适合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狭义上的“知”是让企业的管理者认识到,企业文化对公司管理及发展的重要性、有效性,我们认为,企业文化的前期建设是对企业管理者的文化再造,然后是管理者对管理者的文化再造,管理者如何统一企业战略与管理团队的价值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尤为重要。 
 
2、企业文化落地第二步:管理者如何实现管理团队的融合与沟通 
“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为扭转五代藩镇割据武人专权的局面、实行文官政治,宋太祖制定“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祖宗家法,作为皇权与文官集团相处的最高原则。由于这条祖宗家法,宋朝成为历史上文官政治最为发达的朝代,即便党争不断的时期,失势的反对派官僚也不会因失败丧命,北宋名臣如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等都因此受益。 
但这条祖宗家法最大的作用还不是维护政治生活的正常化,防止党派斗争往残酷和血腥的方向发展,而是实现皇权与文官集团(尤其是宰相)的良性互动,让高级官僚(士大夫)能够充分提出其治国主张、批评皇帝的作为而不虞有生命危险,客观上起到了维护文官政治、限制皇权的作用。 
启示:对于企业管理而言,就是让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构成的管理团队保持良性互动,阻止专断和打击报复的工作倾向,充分发挥职业经理人的能动性。唯有企业家始终支持这种文化传统,形成制度保障,管理团队成员才能产生“产权”意识,与企业发展相始终。 
    华夏观点--“信”:华夏基石在为企业进行文化落地时,第二步为“信”,广义上的“信”是让企业的全体员工相信之前他们所“知”的企业文化,对公司、对个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狭义上的“信”,是管理者、管理层对企业文化的相信。企业文化说到底是要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服务,企业文化的效益不是简单地从眼前去看,它也不是直接体现在公司的业务数据上,但是企业文化建设又确确实实是公司重要的间接的赢利点,因而,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相信,管理层特别是中层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相信尤为重要,他们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与落地起到一个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3、企业文化落地第三步:造血与换血,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养士和扩大科举取士” 
    唐末五代儒学世家毁于兵燹,人心浇薄,士风陵替,武人横征暴敛,文官蝇营狗苟,如名臣冯道,也被欧阳修讽刺为“无廉耻者”。宋太祖建国之初,依靠这些掌握行政技术但没有政治理想的旧官僚维持秩序,不过是权宜之计。文官政治的活力在于保证内部德才兼备的官僚不断推行政治变革,要实现文官政治,就需要发展儒学教育,让后来的士人在共同的道德基础和政治理想的土壤上生长,即“养士”。 
唐代的科举取士人数很少,只是官员荐举、征召、荫补等仕进方式的补充,由于教育未能普及,大多数官位被具有知识和行政技术传承的名门望族和地方世家把持。官员社会经济背景的差别甚至对立,往往影响到政治生活。由于五代战乱摧毁了门阀贵族的经济基础,宋代进入平民社会,科举取士的官员大都来自于小农家庭。宋朝以科举作为取士主要途径,官员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一致性客观上降低了文官集团内部交流的成本,在行政目标(不包括手段)上容易保持一致,对于国家的政治生活大有裨益。 
启示: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与落地而言,养士和扩大科举取士,是要通过人才选拔和培养方式,让企业保持良好的造血功能,以共同的目标、和谐的氛围降低员工的交流成本,温养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创造力,自下而上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 
    华夏观点--“行”:华夏基石在为企业进行文化建设与落地时,第三步为“行”,“行”是让企业全体员工对其所“知”、所“信”的企业文化很好地践行,管理层以身作则,基层自觉、自发。在此阶段,华夏基石会在此前员工访谈、诊断报告、制度匹配性调查等基础上,立足于企业的战略与现状,制定出一系列规章制度,如管理大纲、员工行为规范、优秀文化行为案例集等,指引企业文化的践行。此外,华夏基石在项目后期还会对公司进行内训,不只是帮助企业实现企业文化的建设和落地,还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帮助企业培养内训师,帮助企业实现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做到不但“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使企业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落地方法论的真正内化,以适应企业战略与业务的不断发展,使企业文化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并得到全体员工的一致认可与践行。


        于 2010-08-23 14:16 被 宋老师 修改




引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

楚石  [个人空间]


注册  2010-08-11
发贴数  2
精华数  0
原创贴  0
来自  北京
状态  正常

级别  会员
#2»发布于2010-08-11 19:52

好贴! 
论统治术,今不如古,西不如东;世易时移,但有些治术仍值得借鉴,不是一说“现代”、“管理”就可以把先人的智慧一棍打到,一刀割断是非根--那是自宫




宋老师  [个人空间]


注册  2010-08-09
发贴数  30
精华数  0
原创贴  0
来自  
状态  禁发言

级别  会员
#3»发布于2010-08-19 11:30

华夏基石倡导的是“知”、“信”、“行”






引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

将祖2010  [个人空间]


注册  2010-09-15
发贴数  27
精华数  0
原创贴  0
来自  
状态  正常

级别  会员
#4»发布于2010-09-16 13:35

“养士和扩大科举取士”  
    唐末五代儒学世家毁于兵燹,人心浇薄,士风陵替,武人横征暴敛,文官蝇营狗苟,如名臣冯道,也被欧阳修讽刺为“无廉耻者”。宋太祖建国之初,依靠这些掌握行政技术但没有政治理想的旧官僚维持秩序,不过是权宜之计。文官政治的活力在于保证内部德才兼备的官僚不断推行政治变革,要实现文官政治,就需要发展儒学教育,让后来的士人在共同的道德基础和政治理想的土壤上生长,即“养士”。 
 
这一点写的不错




ayangzhi  [个人空间]


注册  2010-07-18
发贴数  963
精华贴  1
原创贴  2
来自  
状态  正常

级别  贵宾
#5»发布于2010-09-26 11:50

给老板看吧~~~~






杨清云,承接商贸管理、人力资源实施、综合管理实施服务.
可扩展开发WEB, 物联网, 大屏展示报表, 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等.
联系QQ:13836962    TEL:13058180007


 5  1/1   1  

登录后方可发贴


[ 电话: 0571-85462761 王先生 QQ: 124520435 加入软件QQ群 - 杭州 - 浙ICP备19051128号-1 网安 33010402003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