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企业建设之思考_管理职场
学习.交流
专业源于专注
www. onlyit. cn   
学习交流 文件下载 手册资料 交流QQ群

    

 1  1/1   1  
作者
内容
wanglj  [个人空间]


注册  2005-09-26
发贴数  2764
精华贴  6
原创贴  1
来自  
状态  正常

级别  版主
#1»发布于2006-10-11 23:53

    建设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十分重要的组织部分,也是企业崇高的理想和一个长期的任务。当前,构建和谐企业仍然临诸多困难,要克服这些的困难,如何正确正理解和谐与竞争的内涵,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社会基本组成单元的企业必须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将构建“和谐企业”的任务落到实处。企业作为是一个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独立的经济组织,获“利”是其基本目标,企业不仅要参入外部的市场竞争,企业内部也要模拟市场环境,也必须让员工参入竞争。不竞争,企业就没活力;没有核心竞争力,企业就不能立足,就会被市场淘汰出局。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建立在企业内部员工的之间有没有竞争。没有竞争肯定就没有活力,竞争过度必须会对和谐产生负面影响。这说明:“和谐与竞争”是一对矛盾。 
 
    过去的计划经济就是典型的和谐经济,今天的市场经济又是典型的竞争经济。实践证明,无论是和谐经济竞争,还是竞争经济,都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了。今天强调“和谐”,会不会削弱这多年来通过艰难的努力所形成竞争态势所产生的活力;竞争到什么程度才不会使“和谐”失调? 
 
    作为企业经营者应该如何去把握这些问题呢?这是不可回避、必须面对的现实。 
 
    一、对和谐与竞争的理解 
 
    1 和谐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这是政治家从社会理想层面对“和谐社会”作出的最具权威性的解释。 
 
    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这是圣人从如何做人上对 “和谐”所作出的解释。 
 
    关于“和谐”的解释,哲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都有自己不同角度的权威性内涵界定。 
 
    一般普通人的直观感受中 “和谐”是什么呢? 
 
    a)“和谐”是旋律优美、节奏动人的一首乐曲; 
 
    b)“和谐”是赏心悦目、意境深远的一幅图画; 
 
    c)“和谐”是雪中送炭、理解和关爱的一声问候; 
 
    d)“和谐”是同甘共苦、荣辱共担的一种默契; 
 
    以上解释都是正确的。 
 
    一个自然人时时处处都离不开“和谐”。为了维持身心健康,生命中枢要统一调度和发挥机体各器官的功能,通过摄取营养、排解毒素,保持身体状态的健壮良好,通过交流与沟通、释疑与解惑,保持个人心理的平衡与稳定。离开了“和谐”,机体就会出毛病;离开了“和谐”,心理上也会产生障碍。 
 
    一个社会人,我们更是在不断地追求“和谐”。学习、实践、锻炼、磨砺修养、形成共同愿景与意志、树立共同目标,并使之培植为主流的意识形态,内化为积极的价值取向,演变成自觉的言行举止,成为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人, 
 
    对“和谐”的理解是多层次的,“和谐”有丰富的内涵。但是可以形成这样的共识,即“和谐”既是一种自然美好、均衡协调、积极向上、求新求变的现实氛围,也是一个人人向往追求而又永无止境的理想境界。 
 
    2 对竞争的理解 
 
    a)普通人最早的解释:保存自己,排挤别人; 
 
    b)历史学者的上解释: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c)商家的解释:同行是对头,彼此之间必然存在竞争; 
 
    d)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曾经写过一部非常有名专著《国富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之作,正式提出了 
了市场经济理论,并指出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告诉人们要想致富,获取更多的物资财富,必须参入市场竞争。 
 
    我们今天所享受种种物质文明是26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结果,消费品处琳琅满目、各式各样。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改革中导入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方面导入了市场机制,又在市场领域导入了竞争机制。 
 
    没有竞争,就没有今天国有企业的活力; 
 
    没有竞争,就没有今天民营经济的占半河山的壮丽景观; 
 
    没有竞争,就没有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格局,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强大,中国也没有可能取得如此令世 
人瞩目的成就。 
 
    3 竞争的负面影响 
 
    当前现实情况表明: 
 
    a)二十几年的市场竞争,的确使我国的社会财富有了巨大的增长,但是“东、中、西”地区之间的贫、富悬殊差 
距拉得太大,导致地区之间不稳定因素被放大了许多倍,大中华民族的稳定和谐受到挑战。中央决定实施定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的措施,提出中部崛起的号召,令人鼓舞,但非短期内能使这种有差距所縮小。 
 
    b)有相当一部分人富得冒油,有绝对人数不少的人仍然十分贫困。事实上先富者,并非都是靠劳动致富的,贫困者并非都是不愿意劳动的。 
 
    C)笑贫不笑娼,不再是戏里的故事情节。现实情况是在大、中城市里中,而是一条街挨一条街地、公开地开着门面做卖淫嫖娼生意。社会道德底线是全面崩溃。 
 
    d) 因贪污被枪毙的,官到了副省长、副委员长的级别,更有甚者,副省长,也有买凶杀妻的被判死罪的。说成是制度监督不严所致,有多少人相信? 
 
    e) 二十几年市场竞争,国家财力急聚增长是客观事实,但是没有实现当初的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目标。 
 
    当前现实情况同样表明: 
 
    a)市场经济可以使社会财富的增长,但是并不能解决、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b)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意识的增强,中国原来建立在产品经济基础上的、由直接指令性计划统一控制的经济秩序及其人际关系中的那种“有限和谐”已被突破,种种过去我们所不熟悉的或过去表现不很突出的“倾斜”现象大量涌现,并没有因当局者的主观意志而所收敛。 
 
    c)经济学家主张的是“自由竞争”,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却是许许多多的不正当竞争,且愈演愈烈,这种竞争不仅没有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反而消耗了社会的大量的资源。 
 
    这不能不让人困惑?这不能不让人发出感叹,竞争要讲,但是人类追求是和谐的经济竞争,而不是别的类型。 
 
    据说,亚当•斯密写《国富论》的目的是教导人们如何快速致富,但同时,其内心非常困惑的,于是接着又动手写了《道德情操论》,其意图是想用道德的力量矫正已经富了(或者正在)人的良心。 
 
    《国富论》,早在一个多世纪之前,由严复先生将其翻译介绍到了中国,并对中国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道德情操论》直到1998年,在中国才有了的简体中文译本,可惜没有在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市场竞争与经济及社会和谐,毫无疑问是一组矛盾。 
 
    二、竞争与和谐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没有“争”,自然就是“和”,只有“和”,自然就用“争”了; 
 
    无限地“和”,行吗?没有“争”,行吗?过度地“争”,肯定也不行。 
 
    “争”自然得有一个“度”。这里暂把无限地“和”视为一极,将无限地“争”称作另一极,这两者之间的均衡之处,就是“和谐”之处。这里是笔者个人的理解,以下详述之。 
     
    1 和谐是主流,和谐地发展才是世界共同所追求的理想 
 
    中华民族是以“儒”教文化为主流的民族。“儒”教文化倡导以“仁”为核心,“爱国、爱民族、尊老爱幼、爱自己”都具体在“和谐”两个字之中。“儒”教文化教育中华民族已经有2000多年,已深深地溶于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之中,已铸就了我们民族的特质和个性。中国民族历来是在全世界上倡导“和谐”,倡导民族之间“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的民族。无论是人们致富也好,社会发展也好,要和谐。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当然也是中华民族所追求的理想。 
 
    但是,强调和谐,不等于不要原则;强调和谐,不等于不要竞争。 
 
    我国引入市场经济、导入竞争机制同样是付出了一定的成本的,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改制所取得的成就,“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功不可灭。 
 
    2 竞争要以社会和谐为大前提,竞争要成为和谐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和谐社会,要充满活力。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和谐社会提出的具体要求。社会要充满活力,肯定离不开竞争,而且必须提倡竞争。改革开放二十六年的实践证明了,发展生产力,就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没有竞争,企业没有活力,否则,就无法溶于WTO国际、国内的市场的急剧变化和激烈竞争环境。 
 
    作为企业必须推行劳动用工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工资分配制度"这三项制度"的改革,继续实施“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增、能减”的这种充满竞争的制度。否则,部分员工会重新滋生了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形成新的“大锅饭”局面。没有活力,就不是当今时代所提倡的和谐社会,企业没有活力,就不成为当今现代企业,就谈不上如何构建和谐企业了。 
 
    三、和谐企业具备哪些特征呢 
 
    胡锦涛总书记对和谐社会的内涵已经作了高度概括,是全党、全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总的指导思想,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贯彻于实际行动中去。作为企业,和谐企业具有哪些具体特征?同样也是必须认真加以思考的。 
 
    企业和谐的具体特征可以内、外两个方面加以表述。 
 
    1 企业与外部环境保持和谐主要有五个方面 
 
    a)企业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企业必须要服从政府管理,要与当地政府的各职部门保持和谐关系,如公安、消防、环保、质监等政府行业管理部门。企业与政府各部门关系处理到和谐程度肯定明智的。 
 
    b)企业与公众媒体要保持和谐关系。如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是一面镜子,企业与外部环境是否和谐在这里必会有反映。 
 
    c)企业与供应链中的上、下合作伙伴的和谐关系,同样十分重要。如与供应商、协作商、客户的关系。 
 
    d)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关系,如何保持和谐?涉及整个行业的兴衰。这一点对企业而言是一个难点。 
 
    e)企业与社区的关系也要必须保持和谐。如今企业基本上不再履行社会职能,但是员工是生活在社区里,企业的点点滴滴离不开社区支持。企业与当地社区共建“文明社区”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2 企业内部和谐建设主要特征也有三个主要方面: 
 
    a)员工与员工诚信友爱,人际关系和谐。具体表现:领导班子团结有力;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融洽;员工们士气旺盛。 
 
    b)企业有蓬勃向上的企业文化。企业与员工之间有共同的愿景;有不断完善灵活有效、和谐竞争的经营机制,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使企业要充满活力。 
 
    c)企业员工有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企业能实现安全生产、清洁生产、均衡生产。 
 
    四、构建和谐企业,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a)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讲话及党中央的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目前,重点是搞好“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共产党员要做建设和谐社会的模范,用正确的政治方向,有一致的奋斗目标和经营理念,统一员工的认识,这样才能使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b)构建和谐的竞争的机制,增长企业的活力。弘扬正气,崇尚先进。要通过各种活动,营造人人争先、事事创优、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良好氛围,。 
 
    c)转变观念,释疑排难。要通过学习、说理、灌输,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从思想上提到员工对改革中所出现新事物、新问题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 
 
    d)关心员工的生活、积极帮助困难员工。竞争产生活力,同时客观上也会出现弱者。社会是复杂的,有很多原因并非是弱者主观努力能够克服的。企业对弱者一定要多关心、多帮助,让弱者可以体会到企业进步的成果,体现企业这个大家庭的人间温暖和关爱。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发出的号角,企业理应积极响应。建设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十分重要的组织部分,也是企业崇高的理想和一个长期的任务。当前,构建和谐企业仍然临诸多困难,要克服这些的困难,如何正确正理解和谐与竞争的内涵,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的确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企业的出路在于产品更新换代,管理是共享一份团队的融洽的感情,关注并修正行为,影响并引导人生,感情淡薄使人平庸 ...


 1  1/1   1  

登录后方可发贴


[ 电话: 0571-85462761 王先生 QQ: 124520435 加入软件QQ群 - 杭州 - 浙ICP备19051128号-1 网安 33010402003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