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分析_管理职场
学习.交流
专业源于专注
www. onlyit. cn   
学习交流 文件下载 手册资料 交流QQ群

    

 1  1/1   1  
作者
内容
三生石  [个人空间]
QQ名  Meng


注册  2005-09-20
发贴数  7383
精华贴  14
原创贴  6
来自  杭州
状态  正常

级别  版主
#1»发布于2006-11-14 11:23

一:企业定价 
 
   在价格上存在厂家和消费者的拔河 。企业之间竞争越激烈,消费者的定价权就越大,企业降低价格的冲动和努力就越强。提高性价比,或提供增值服务都可以看成是降价的另一种形式。换句话表达以上的观点:在竞争性市场上,厂家是按照自己能实现的最低价出售商品的。 
 
  
 
     竞争性强的市场上最终价格的决定因素:稀缺程度\效用大小\投资价值预期\\消费者购买风险程度。在某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厂家对现金的需求程度高,或市场信息了解程度差,或营销需要等,厂家会不考虑以上因素,而采用更低的价格。但在一个公开的充分竞争的市场,这种行为不会持久,是企业定价的偶然情况。 
 
(1)       稀缺程度: 
 
商品稀缺程度越高,价格越高。这可以用供求曲线很容易的说明。 
 
(2)       享受程度: 
 
享受指的是消费者从使用商品中获得的心理和生理满足,而不是指商品的功能。 
 
消费者购买时为了享受,消费者以有限的现金追求实现最大享受程度。在不考虑同类产品竞争的情况下,享受程度越高,消费者购买越优先正相关,商品价格也越高。举个例子:生活必需品、医疗服务的享受程度最高(可以消除强烈的痛苦),所以如果没有竞争,这些商品可以任意定价。更好的服务、广告的暗示、品牌的联想、甚至高价格本身都可以增加享受,使消费者有更多心理满足,因而以上措施往往会使某一商品价格高过同类商品。甚至制造稀缺本身也能够提高商品的享受程度,所以有时候厂家会限量生产来增加商品给人的享受,以实现更高的价格和长期利润。 
 
(3)       投资回报率: 
 
某些商品不仅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即刻的享受,还可能给消费者未来带来更多的好处。所以消费者在购买这些商品时,带有投资的意图,未来的回报率高低,对商品价格也会有一些影响。一些标明绿色产品的商品之所以能够卖高价,固然能够迎合消费者的价值观,带来良心的满足,也是因为消费者对保护环境带来的好处有清楚地认识,他们多付一些价钱,并认为值得,是把多付的钱当成对环境的投资,并预期投资的回报大于付出。一些商人往往会支付很高的价钱以使用更方便、更快捷的交通和通信手段, 更多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把购买这些商品当成自己商业投资的一部分,并不完全是为了享受。从黄金、期货价格变动上更能体现这一点。 
 
(4)       消费者购买风险控制技巧: 
 
由于消费者对市场和产品的信息不完全了解,因此消费者为了规避购买风险,往往会出更高的价钱来购买信誉度高的商品,或成为某品牌的老顾客,不管同类商品的市场价格的高低。 
 
  
 
     在垄断或有一定程度垄断的市场上,厂家和消费者在定价能力上的拔河中,更偏向厂家。这种情况下,厂家有不同的市场定价策略,市场越垄断,厂家抬高价格的冲动和努力就越强烈。降低质量、减少服务都可以看成是厂家抬价的另外的手段。归纳的说,在垄断的市场上,厂家是按照自己能实现的产品的最高价来出售产品。超低价打击对手、寻求政府支持、寡头垄断者合谋都是为了更高程度的垄断,以实现更有利的定价。 
 
   绝对垄断市场的价格的决定因素:政府管制/消费者忍受的极限/替代品的性价比。 
 
(1)       政府管制: 
 
高度垄断的市场往往是在政府强力干预和管制下形成的,而越是垄断的市场越需要政府管制,否则垄断企业的涸泽而渔,会使消费者把所有现金都花在维持生存上,导致国家经济崩溃。其前兆是出现某几种行业利润极高,而整个市场开始萧条。其他行业市场萎缩,使得这些行业内的企业都无法有足够的现金来寻求技术进步和管理进步,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短板,整个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受阻。 
 
(2)       消费者忍受的极限 
 
在不考虑替代品的情况下,垄断资本家从产品对消费者的重要性(享受的强度)和消费者的现金收入,可以很容易的找到消费者忍受的极限价格。在利润最大化的要求下,这个价格也就是市场最终价格。这一点可以从垄断化的医疗服务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医疗服务的享受几乎是无限的,因此其价格上升的潜力也是无限的。最终的价格是消费者支付得起的最高价格。这种行为和在交通要道上拦路抢劫无异。 
 
(3)       替代品的性价比 
 
替代品的性价比对垄断企业的商品定价有一定的节制作用。原理很简单,无需多言。 
 
   相对垄断行业有一定的竞争性,在寻求合谋以增加垄断的同时,其定价还要考虑阻吓潜在的进入者,其定价方法既具有绝对垄断市场特点,又具有竞争市场特点。 
 
  无论是在竞争性市场和相对垄断市场,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成本是两条道上的马车,各自按不同的规律运行,市场和环境不停的变化,使价格和成本的不停波动,企业时而盈利时而亏损。经营和管理的能力是企业存活、发展并收获利润的最重要原因。在没有政府强有力的干预的前提下,任何企业本身不可能把商品价格和成本强行挂钩,从而确保赢利。市场竞争决定企业产品价格,管理者经营和生产管理水平决定了商品的成本。企业产品的价格和生产者的劳动时间没有相关性,也没有因果关系。在现代社会,甚至产品成本和生产者劳动时间相关性和因果也很弱。马克思关于价格、成本、生产者劳动时间之间关系的结论可以在市场可以找到很多反例,不值的一驳。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在竞争性市场上,资本家为了获得利润,不得不努力改善产品质量和使之个性化,或提供增值服务等手段来增加消费者享受;同时努力经营和管理,通过管理和经营创新来降低成本,实现市场最低价格,最终才能够在竞争中胜出,获得利润。因此竞争性强的市场上产品的性价比越来越高。对这些企业来说,技术和管理上的进步一旦停滞,竞争将让企业几乎无利可图。 
 
   在垄断市场上,资本家为了获得利润,他们的做法则正好相反。在掠夺性定价后,可以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企业降低产品质量、减少服务、减少管理投入和技术革新投入,贿赂当权者以保持或加强垄断等。垄断使任何创新和进步都变得毫无必要,而且创新需要资金、精力的投入、还要冒一些风险,对竞争企业来说,这种行为是生存必需,但对垄断企业来说,则是消耗利润的浪费行为。其做法已不再是正常的市场交换,而更接近于掠夺消费者。 
 
二 企业收入来源分析 
 
竞争性市场中企业的收入来源的重要因素:资金的价格/风险管理/知识产权垄断/其他垄断(地理位置、历史名声、自然资源、政府政策)等。 
 
(1)       资金的价格: 
 
生产用的资金和消费用的现金有区别的地方是:资金是存在稀缺性的,而且存在未来的回报。所以资金是有价格的。银行存款利息可以看成是资金的价格。而消费金没有价格,只能按照其表面的定价等价交换。 
 
(2)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能力也就是投资能力,同样一个项目,人们对它的投资风险的评估是不同的,判断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的能力也是不同的,风险的错误判断很容易造成投资失败。对某一些人来说,行业经验、人际关系、管理水平、思考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成功的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损失程度,提高期望值,从而获得更大利润。风险是不可完全消除的,一些期望值很高的项目,由于其风险发生时的损失巨大,只有抗风险能力强的投资家才敢进入,以这种思路,反复多次在不同项目上操作,投资人获利丰厚。 
 
(3)       知识产权垄断: 
 
企业内员工和管理人员通过努力,在管理和科学技术上有发明和创造,能够改进合作方法或有更好的工具,提高了劳动的效率和效果,使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升,成本下降。从而在竞争中获胜,获得利润。员工通过工作,使员工的知识产权附加在产品上。某个企业产品因而有其个性,与其他企业同类商品相区别,使消费者可以选择,市场竞争才能实现。任何无法用机器替代的工作,都可以看成是有知识产权的工作。发掘、归纳、整合、复制员工的知识产权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模式。 
 
企业差别化和营造核心竞争优势的行为可以看成是谋求垄断的行为,不过这种垄断来自于企业的资源整合的努力,其实是企业经营知识产权的体现。 
 
没有知识产权方面的优势,仅仅靠资本投入实现的所谓发展,往往会成为企业灭亡的前奏。 
 
(4)       其他垄断; 
 
企业往往还会有其他方面的垄断资源:有优势的地理位置、历史名声、自然资源、政府政策。这些垄断大部分可以直接的导致竞争优势,并获得额外的收入。所谓额外的收入指的是其不是来自员工和管理者的工作成果,而是通过人为的掠夺,或是继承来的 
 
  
 
  
 
三:工资构成: 
 
 工资构成: 
 
(1)          血价:工人的人权代价。在工厂里工作的人要付出痛苦,所以老板要对其人权损失作一些补偿。称之为血价。血价也是有市场价格的,受市场规律的支配。血价和其他商品价格不同的是血价是有底线的,老板支付的血价必须能够使工人的人权损失恢复,同时能够购买一些娱乐以补偿其工作痛苦。这往往意味着,老板的工资能够维持工人及其家人生存和适当娱乐。血价和工人工作时间和工作中痛苦程度成正比,和工人的劳动效率和劳动效果没有关系,即使产品卖不出去,老板也要支付工人的血价。 
 
(2)          工人的知识产权:任何机器不能替代的工作都有知识产权,工人灵巧的手指精确的定位把螺丝拧紧都可以看成是一种企业不可复制的知识产权。生产线工人、管理人员、营销人员、财务人员等所有员工的知识产权的累加、拼合、整合的结果使产品在竞争中胜出,获得利润。所以所有员工都有参与利润分配的权利。对工人而言,利润分配和其劳动效率、效果正相关。 
 
四:劳资纠纷分析: 
 
   历史上劳资纠纷产生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1)       管理人员对人性认识的系统性偏差。 
 
机器可以一天24小时开动,重复一个动作,但人是不行的,人有心理和生理的特殊需要和自然规律。举个例子:工作单调会造成员工心理和生理强烈痛苦,随着时间的推移,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都会下降,出错率增加。当痛苦持续时间太长,超过员工的忍受的极限时,员工会寻找一切机会和借口来休息-----不管任何规章制度的要求。这是员工自我保护的本能,但往往被看成员工道德败坏,投机取巧,工作不认真。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管理人员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规律认识不足,导致制定出许多违反人性规律的规章制度,并强制执行,结果只会影响员工的工作质量和身心健康,并引发强烈的冲突。 
 
通常情况下,当员工工作压力小时,员工会出于良心工作,工作主动认真,员工成就感强,想到顾客在使用产品时会很满意,员工有做慈善事业时才有的喜悦。这种情况下员工工作质量很高,但数量偏低,这应该是资本家最希望出现的局面。但总有一些贪心的资本家想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数量,工作压力便会增大,员工感到有一些痛苦,使他们只能用忍耐的态度工作,数量增加了,工作质量略有下降。当持续时间较长后,员工的耐心消耗殆尽,他们会不顾一切的降低工作标准以减少身心压力和痛苦,注意力也无法集中,工作质量大幅下降,数量则会有大幅增加。一些员工开始怨恨老板,一些员工则会因为自己工作粗制滥造而感到内疚,更多情况下两种心态会同时出现在同一员工身上。一些叛逆性比较强的员工开始作弊和欺骗老板,其他员工往往会默许这些不正当行为,而且暗自称快,组织气氛恶化,劳资冲突出现,企业开始混乱,亏损随之而来。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企业内工作压力造成的痛苦极大,持续时间较长,员工将出现及其狂暴和绝望的情绪,举止变得怪异,严重的冲突和破坏将不可避免,惨剧极有可能发生。考虑到这些规律,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劳资纠纷则可以化解。 
 
(2)       员工的租赁使用。 
 
在大部分工厂里,老板总是会花很多钱在机器的保养和维修上,那是因为机器是老板购买的。维护、保养机器就是保护老板的利益。如果机器是租赁的,老板稳定的付租金,一旦机器出故障,可以退回并换一台新机器,那么老板就会掠夺性使用机器,而且不会在机器维护和保养上花一分钱。这正是员工在企业里面临的问题,企业对员工是租赁使用的,一旦其产出下降,老板就解雇他,并换一个新人。所以老板没有任何动机要提高员工的福利,通常情况下,增加员工福利会增加成本,使老板在市场竞争中风险加大,所以老板往往会对员工的劳动能力掠夺性开发,丝毫不顾忌员工的身心健康和能力发展,也不关心员工是否能够持续提供高价值的劳动。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的竞争越激烈,这种情况就越普遍。老板对员工掠夺开发的同时,把因此产生的副作用(员工健康受损、劳动能力提升受限制,家庭分裂等)完全交给员工和社会承担,这是极其不公平的。立法者的失误,使老板有机会把自己应该付出的成本转嫁给员工本人或社会,冲突当然会出现。 
 
(3)       知识产权定价混乱。 企业的利润很大部分来自知识产权。但企业内知识产权是整合后捆绑出售的,再考虑到企业内从生产、管理到营销、财务整个流程,一个环节的失误或能力瓶颈可能使其他人的劳动失掉部分效果,以上两方面原因使每个人的知识产权对企业的贡献就很难衡量。利润分配出现误差,如果有人乘机混水摸鱼,捞取不应得到的好处,那么企业内冲突将不可避免。罢工和怠工是常见的员工表达抗议的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和实际情况,可以大致的得出结论:管理创新和科学技术创新对企业的收入贡献较大,资本家是企业经营风险的承担者。资本家和生产者是相互需要,相互合作,共生共嬴的关系。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可以看成是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对于双方责任、权利、义务的划分有不同的意见,产生了争执,这是在所有合作行为中最常见的现象。公平分配是合作持续的基础,也是社会正义的要求。从历史上可以归纳出一个基本的原则:越是能够持久盈利的企业也就是分配越公平的企业,越是能够持久繁荣的社会也就是分配越公平的社会。基于这个原则,我们可以看出,劳资纠纷是企业管理纠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作用很大,与抢劫犯和受害者之间的冲突有本质的区别。


        




 三生石上旧精魂 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 此身虽异性长存 


 1  1/1   1  

登录后方可发贴


[ 电话: 0571-85462761 王先生 QQ: 124520435 加入软件QQ群 - 杭州 - 浙ICP备19051128号-1 网安 33010402003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