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lj [个人空间]
     注册  2005-09-26 发贴数 2764 精华贴 6 原创贴 1 来自 状态 正常
级别 版主 |
|
|
一、确定对象 某税务分局评估人员在对某综合厂进行案头审核,查看损益表时发现: 1.该企业2005年销售成本率为92.88%,而分局辖区内另一相同经营项目,规模为其五倍的某股份公司该项指标为82.34%,二者相距达10个百分点。作纵向比较时发现,该企业2004年该项指标为92.17%,与2005年接近,但恰与该企业主要“原材料--铜”2005年大幅度涨价这一外部信息相悖。 2.从销售费用来看,该企业销售费用率比参照企业低,而在其它因素正常的情况下,该企业销售利润率应相对较高,而损益表反映,该企业销售利润率仅为3.95%,但参照企业销售利润率则为4.43%。二企业呈现倒置。据此疑点,税务人员确定对该企业进行评估。 二、评估分析 评估人员首先通过征管信息系统查询了相关信息。该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查账征收,自行申报缴纳。2004年销售收入1558.01万元,销售成本1436.08万元,利润总额40.01万元。2004销售收入2842.21万元,销售成本2639.84万元,利润总额112.17万元。 评估人员对初步疑点作详细剖析: 1.该企业与参照企业在原材料、生产工序流程、产品品种及规格上相同或相近,区别是前者将产品销售给后者,后者则是将自产产品和外购成品销给第三方;该企业销路固定且就近销售,营业费用很低,而参照企业却有较高的营业费用。从常理上讲,该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应当高于参照企业。 2.该行业属定单生产,有了购销合同才可能批量制造。2005年购销合同定价在前,当年度主要原材料铜的价格上涨36%在后,企业再节能降耗,其销售利润率也会大幅下降,该指标基本持平实属不合常理。 3.该企业经营费用率仅为1.54%,经营费用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不大。 4.该企业销货单位固定,且也是一般纳税人,收入不入账的可能性很小。 三、询问核实 1.询问约谈 经过分析,评估人员排除收入因素及费用因素,决定将评估重点放到原材料、自制半成品和产成品等存货的成本结转上。评估人员询问该企业财务人员,因存货成本的复杂性,故直接到企业实地调查。 2.实地调查 评估人员进入企业后,先到车间、仓库实地调查,询问了具体的生产流程、存货保管状况、实物流转交接中的实际做法,评估人员认为该企业实物交接有序且规范。 3.查看账册 在实物流程未能发现问题的情况下,评估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到账册上。发现以下问题: (1)该企业的主要原材料铜及PE塑料期末数长年处于红字状态,特别是铜为大额红字,数量-67514.9kg,金额1125338.51元。 (2)原材料和自制半成品科目中5、8、9、10、12五个月当月转出单价与当月结存单价不一致,特别是铜全年最高购进价为28.34元,而12月份发出价高达68.91元,有明显的人为调节迹象。 (3)80多种规格的产成品多数规格年末无结存,而有结存的几种规格中有一规格年末结存数量为蓝字2.055KM,但年末结存金额却为0,显然,该规格的产成品多转了销售成本。 经询问财务负责人,该财务负责人作了如下陈述: (1)该企业常出现主要原材料货到票未到的情况,而财务人员由于业务水平不高,04年末未估价入账,05年各月度估价不足,所以年初和多数月末结存为红字,但05年年末已作了正确估价。 (2)财务人员每月末结账时,为简便起见,有时未严格按加权平均法结转当月的存货耗用成本,而是直接按当期购进的单价或粗略估计的单价结转,由于主要原材料05年一路涨价,可能存在一定的多转存货成本情况。 (3)企业属定单式生产,去年年末大多数产成品确实已销售出库,年终产成品基本无结存确实属实。至于其中产成品的数量和金额不符合逻辑,是由于工作疏忽造成的多转,在汇算清缴时已作了纳税调整。 财务负责人的陈述基本解答了评估人员发现的疑问,为证实其年末估价是否准确,评估人员认为有必要抽查其原始凭证。 四、抽查凭证 评估人员随机抽取了5、8、10三个月的凭证,核对主要原材料铜、PE塑料、母粒的购进、入库、记账情况,通过抽样,主要原材料的购买发票入库单、入库汇总表、领料单、领料汇总表、记账凭证、明细账记录均未发现异常情况。接着评估人员重点调阅了2005年年末估价入账的记账凭证,发现记账凭证并未附货到票未到原料的相应入库单,更不能说明供应单位、供应批次、数量、日期,显然,年末的估价入账不准确。评估人员调取该企业2004年、2005年二年的年终盘点表。盘点表显示,两年年末铜、母粒、PE均有库存,另外产成品有三个品种有库存。盘点表印证产成品明细账库存数量真实的同时,但又显示原材料有一定库存,2005年年初的红字、年末的蓝字均被推翻。 五、问题确认 经评估人员和企业财务人员共同分析:2004年末按实盘数量估价后,2005年初铜应存数量7397.5kg,金额134982.18元,PE应存数量3900kg,金额29679元,母粒应存数量142kg,金额6552.59元。2005年末应估价入账货到票未到的主要原材料PE24461kg,最后一次进价是12.82元/kg。评估人员按规范的三栏式账页格式重新逐月计算出原材料、自制半成品的各月度应结转数,各月末应结存数,最终确认:2005年多转成本513867.31元,影响企业所得税169576.21元。 该单位最终接受了纳税差异的评估事实,并自查补缴了企业所得税及滞纳金。 六、评定处理 该企业2005年度共计少申报企业所得税169576.21元。鉴于该企业补申报补纳税及滞纳金积极,评估人员制作了纳税评估结论,作出差异符合性结论。 |
|
|

企业的出路在于产品更新换代,管理是共享一份团队的融洽的感情,关注并修正行为,影响并引导人生,感情淡薄使人平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