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子兵法》框架之谜被揭开到“中国管理行为学”的真实存在_管理职场
学习.交流
专业源于专注
www. onlyit. cn   
学习交流 文件下载 手册资料 交流QQ群

    

 1  1/1   1  
作者
内容
wanglj  [个人空间]


注册  2005-09-26
发贴数  2764
精华贴  6
原创贴  1
来自  
状态  正常

级别  版主
#1»发布于2007-01-09 20:24

孙子兵法》十三篇的框架为“1+3+9”,具体如下: 
 
(一)站在流水作业的广度来看 
从程序管理的条理性来说,行为是一种从“计划程序”开始、经过中间的“准备程序”、最终至“执行程序”结尾的流水作业。因此,站在流水作业的广度来看,《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布局如下: 
A)流水作业的第一步--“计划”程序。 
“万事开头难”,所谓“开头”,实指“计划”。计划程序依次有三件工作要做:1),制定对策并明确任务;2),确定任务的执行人及其权限;3),制定执行任务的预案。 
故而有《始计》第一,属计划程序。 
B)流水作业的第二步--“准备”程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谓“开端”,实指“准备”。准备程序依次有三件工作要做: 
1),有形资源的准备,即行动上所需要的武器装备等物资的准备,故有《作战》第二; 
2),无形资源的准备,即思想上所需要的决心意志等心理的准备,故有《谋攻》第三; 
3),人才资源的准备,即组织上所需要的善战易胜等将领的准备,故有《形》第四。 
上述三篇属准备程序。 
C)流水作业的第三步--“执行”程序。 
在完成了计划和准备工作之后,接下来的工作自然是上战场--执行任务。执行程序依次有三件工作要做: 
1),时间管理的执行,即进入状态的第一时段、寻找突破口的第二时段、发动总攻的第三时段,故而依次有《势》第五、《虚实》第六、《军争》第七; 
2),地点管理的执行,即避免被动的开局、力争主动的中局、“将死对手”的残局,故而依次有《九变》第八、《行军》第九、《地形》第十; 
3),效率管理的执行,即利用地形提高效率、利用时间提高效率、利用人才提高效率,故而依次有《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间》第十三。 
上述九篇属执行程序。 
 
(二)站在过程控制的深度来看 
从目标管理的层次性来说,行为是一种对开始的“决策环节”、中间的“贯彻环节”、以及最后的“落实环节”所展开的过程控制。因此,站在过程控制的深度来看,《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布局如下: 
A)过程控制的第一环节--“决策环节”的目标管理要求。 
1),在决策环节的第一个子环节上,孙武提出了计算战斗力的数学模型和计算军事实力的数学模型,由于战斗力是决定战斗胜负的主要因素--因此将左右战局的走向,而军事实力是锁定战局结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只要计量一下双方战斗力和军事实力的变化趋势,就可以预见到战争的胜负及其对应的不同过程,由此在对“确定对策和明确任务”的决策上,做到“靠数据说话、凭事实决策”,可见,这个子环节是有质量要求的;2),在决策环节的第二个子环节上,孙武提出了择将标准和授权标准,显然,这个子环节也是有质量要求的;3),在决策环节的第三个子环节上,孙武提出了诡道、克敌制胜的策略以及不可先传的要求,无疑,这个子环节还是有质量要求的。 
故而有《始计》第一,属决策环节。 
B)过程控制的第二环节--“贯彻环节”的目标管理要求。 
1),在贯彻环节的第一个子环节上,孙武提出了武器装备的数量标准、质量标准、后勤保障体系的标准等,即带甲十万、兵闻拙速、胜敌益强等等,可见,这个子环节是有质量要求的,故而有《作战》第二;  
2),在贯彻环节的第二个子环节上,孙武提出了军事路线、军事方针、军事政策的设计标准,即高回报低投入、追求卓越、审时度势等,显然,这个子环节也是有质量要求的,故有《谋攻》第三; 
3),在贯彻环节的第三个子环节上,孙武提出了善战者和易胜者等的定义和标准,即自保而全胜、能为胜败之政,无疑,这个子环节还是有质量要求的,故有《形》第四。 
上述三篇属贯彻环节。 
C)过程控制之第三环节--“落实环节”的目标管理要求。 
1),在落实环节的第一个子环节上,孙武提出了进入状态的“势”的标准、寻找突破口的“虚实”标准、发动总攻的“绝杀”标准等,即势险节短、劳逸众寡、治气治心治力治变等,可见,这个环节是有质量要求的,故而在这个子环节中依次有《势》第五、《虚实》第六、《军争》第七; 
2),在落实环节的第二个子环节上,孙武提出了避免被动的变化标准、争取主动的行军标准、夺取胜利的战地标准,显然,这个子环节也是有质量要求的,故而在这个子环节中依次有《九变》第八、《行军》第九、《地形》第十; 
3),在落实环节的第三个子环节上,孙武提出了提高作战效率的地形利用标准、提高作战效率的时间利用标准、提高作战效率的人才利用标准,无疑,这个子环节还是有质量要求的,故而在这个子环节中依次有《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间》第十三。 
上述九篇属落实环节。 
 
(三)站在问题处理的宽度来看 
若将“计划”视为手段,则“决策”为其目标;若将“准备”视为手段,则“贯彻”为其目标;若将“执行”视为手段,则“落实”是其目标。所以,光“计划”、不“决策”,仿佛光耕耘不播种;光“准备”、不“贯彻”,仿佛光播种不发芽;光“执行”、不“落实”,仿佛光开花不结果。所以,从项目管理的逻辑性来看,行为是一种对如何策划、如何筹备、如何实施所开展的问题处理。因此,站在问题处理的宽度来看,《孙子兵法》的布局如下: 
A)“处事”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如何策划。 
此阶段主要有三个子问题:1),如何确定是战、是和、是降?2),如何确定派谁去以及给他多少人马?3),如何确定未来上了战场怎样打?故而有《始计》第一,属策划问题 
B)“处事”中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如何筹备。 
此阶段也有三个子问题: 
1),如何做“行动上的准备”工作,故而有《作战》第二; 
2),如何做“思想上的准备”工作,故而有《谋攻》第三; 
3),如何做“组织上的准备”工作,故而有《形》第四。 
上述三篇属筹备问题。 
C)“处事”中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如何实施。 
此阶段同样有三个子问题: 
1),如何控制战争的节奏?即如何进入状态、如何寻找突破口、如何发动总攻,故而依次有《势》第五、《虚实》第六、《军争》第七; 
2),如何控制战争的步伐?即如何“布局”、如何走“中盘”、如何下“官子”?故而依次有《九变》第八、《行军》第九、《地形》第十; 
3),如何控制战争的效果?即如何发挥地利、如何发挥天时、如何发挥人和,故而依次有《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间》第十三。 
上述九篇属实施问题 
 
(四)结论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流水作业的角度来看《孙子兵法》的广度,还是从过程控制的角度来看《孙子兵法》的深度,抑或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孙子兵法》的宽度,我对《孙子兵法》框架的最终结论都是:“1+3+9”。 
那么,《孙子兵法》框架谜团的揭开,是否意味着中国人对人类“管理行为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呢?换而言之,孙武是不是中国的“管理行为学”大师呢?假如是的话,《孙子兵法》是不是“中国管理行为学”的奠基之作呢?假如是的话,古中国是否还有自己的“管理心理学”和“管理组织学”呢?,也就是说古中国是否有自己的“中国管理学”--如同有自己的“中医”一样呢?


        




企业的出路在于产品更新换代,管理是共享一份团队的融洽的感情,关注并修正行为,影响并引导人生,感情淡薄使人平庸 ...


 1  1/1   1  

登录后方可发贴


[ 电话: 0571-85462761 王先生 QQ: 124520435 加入软件QQ群 - 杭州 - 浙ICP备19051128号-1 网安 33010402003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