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lj [个人空间]
     注册  2005-09-26 发贴数 2764 精华贴 6 原创贴 1 来自 状态 正常
级别 版主 |
|
|
知识管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提出的管理新概念,实际也是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所有的管理理论都服务于企业的最终目标--创造价值。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社会,企业管理是将企业的输入(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其他)不断增值最后提供给社会(客户)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挖掘价值源泉的过程。当我们已经努力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产品质量的提高、物流过程的优化、服务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增加企业输出产品的价值后,现在就要从知识的管理获得更多的效益。按照卡尔.费拉保罗的提法,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也就是说知识管理是管理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而知识是要对数据和信息的加工才能得到的,它也是经验的积累及学习过程。知识是隐含在海量数据中、信息中的规律、法则。它需要提炼、挖掘和转化的过程。因此如何识别、获取、总结、学习、挖掘、储存、传送、转化知识,从而为每位雇员营造一个发现和获取知识的系统,并能最大限度地共享企业已有的知识成果,完全发挥企业拥有知识的价值,将知识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显然知识管理的主体是企业内部的人。这是一个比以前的管理更为复杂的管理,必须依靠更先进的技术支持,新的管理理论作为基础。 按照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的分法,知识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四个W):第一类是“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这是指对于要管理的对象首先要有具体的认识,例如企业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等;第二类是“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这是指对外观表象后面的动作机理有所研究,例如企业生产和管理的规律,原料供应和市场变化的规律等;第三类是“知道怎样做”的知识(Know-how),是指如何在实际环境中具体操作,如组织生产、开拓市场等;第四类是“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是指运用知识协同工作、实现协调管理,例如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问题知道应该找谁来解决。简单说这四类知识就是知、懂、管的知识,一个企业的知识链通常包括知识的识别、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开发、知识的分解、知识的储存、知识的传递、知识的共享以及知识道德价值的评价等环节。这些环节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它是企业供应链、信息链、价值链的更高层次的体现。是对企业资源利用的更高阶段。 知识的管理 企业的知识管理首先要构建企业的信息系统,将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管理、营销等)链接起来。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可将自己的知识和其他无形资产汇总成电子文件放在公用的网上,形成一个知识库,可供企业共享。该知识库需要有一套知识管理系统来支持和提供服务,以及一些基本的安全措施和网络权限实现访问控制功能。在网上储存的大量的是第一类或第三类的知识。员工可以利用该系统公报和查找历史事件,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公告板、论坛等形式在网上相会,探讨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然后将成功的决策作为经验案例存在知识库中,可供大家来共享。例如如何赢得市场份额、如何开发新产品等经验都可以利用知识管理系统和技术,将其作为经验、技术和诀窍集中管理起来,形成一个知识库,以便于员工查询和参考。 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大致包括三个层次:知识库、知识管理层及知识应用层。 系统的难点和关键在于知识的管理层。知识管理系统是在企业原来的信息系统基础上发展的。为了实现知识的管理需要企业业务流的重组,其目的是使企业的知识资源更加合理地在知识链上形成畅通无阻的知识流,建立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激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让每一个员工在获取与业务有关知识的同时,都能为企业贡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专长。将原来的单纯信息管理的系统引向知识管理的方向,形成良性循环,不断丰富知识库的资源,才能达到知识管理的目的。在国外的一些大企业开始设立知识主管(CKO)的岗位,足见其对知识管理的重视,我国企业可以借鉴。 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 人们已经开始熟悉数据与信息管理的概念,认识到信息的收集与利用在企业中的重要程度。知识管理的出现,发展与扩充了信息管理的概念。数据管理是对数据的存储、访问、分析和修改,数据管理工具包括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搜索引擎和可视化工具;信息管理是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传递,信息管理技术包括自动信息查询代理、决策支持技术和文档管理等技术;知识管理包含了数据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内容,但又超越了这些内容。信息管理的焦点在于信息的收集、存储、发布和重用等,而知识管理的焦点则是通过信息的收集、存储、发布、重用等获得人的交流与知识共享。 |
|
|

企业的出路在于产品更新换代,管理是共享一份团队的融洽的感情,关注并修正行为,影响并引导人生,感情淡薄使人平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