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成功需要成功链_管理职场
学习.交流
专业源于专注
www. onlyit. cn   
学习交流 文件下载 手册资料 交流QQ群

    

 6  1/1   1  
作者
内容
wanglj  [个人空间]


注册  2005-09-26
发贴数  2764
精华贴  6
原创贴  1
来自  
状态  正常

级别  版主
#1»发布于2007-05-27 22:39

    品牌成功靠什么?人们常常是从自己的立场去下结论,依靠自己的点滴经验去判断。也许由于太忙,也许是太多聪明,对品牌的系统与本质,大都缺乏深入严谨的思考。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成功,长久的成功需要系统的支持与保障。品牌的成功要靠科学的规划、系统的整合、制度的管理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其实只有把这些成功的要素有机链接起来,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成功的品牌是靠八个价值环节--品牌名称、产品包装、产品规划、品牌价值、广告推广、活动展开、终端建设、品牌管理的有机链接与执行。只有这样,才可以无敌于天下。 
 
    成功不是奇迹,而是轨迹。中国许多企业还处在青春期的躁动中,忍受不了成功前枯燥的基础工作,企业无视品牌发展的基本规律,没有品牌的战略规划,没有品牌核心价值的确立,没有步步为营的品牌建设,没有扎实的品牌基础工程,幻想着凭借一个新闻热点一举成名,依靠一个奇招来制造奇迹,创造一个点子来一夜之间声名鹊起,借助一个妙想来催熟品牌,浮躁的背后有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  
 
    “奇迹”掩盖不了品牌价值的苍白和品牌规划的缺失,只能在成功之后得意忘形,遇到瓶颈之后不知所措,在创造了奇迹之后,又再一次被奇迹打败。  
 
    第一链,好的名称链接品牌的成功,所以取名要取胜。好名称本身具有直接传播力,还具有二度人际传播力。这等于是给品牌插上翅膀,可以大大节省传播费用与传播时间,大大提高品牌的辐射面与影响面。优秀名称不仅传声,而且传神--传递品牌的价值。  
 
    第二链,好包装链接品牌的成功,所以整装才能待发。消费者接触品牌与产品,多是从包装开始,获得第一印象分。在包装时代,好的产品包装不仅体现产品的价值,更是对品牌价值的传达与诉说,还可以为品牌价值的增光添彩。卓越的包装不仅是品牌价值的二传手,更是品牌价值的得分手。因此,包装不仅是产品的容器,更是品牌的武器。  
 
    第三链,好产品链接品牌的成功,所以产品产生力量。产品的品质是品牌的体质,产品是品牌的第一载体。产品品质、差异、升级、延伸与创新都应是品牌价值的体现与兑现。没有产品的支持,品牌塑造成为无本之木;没有链接品牌核心价值与接顾客需求的产品,只会产生失败。闭门造车的半截市场营销常常是品牌成功的大敌。  
 
    第四链,好的核心价值链接品牌的成功,因为有核能才能。核心价值是品牌建设的原点,品牌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核心价值而展开,对核心价值的体现、演绎、丰富和强化。核心价值要成为消费者头脑中的烙印,成为品牌活的灵魂。没有核心价值的品牌,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是没有生命力的品牌,是一个弱势品牌,再有名,也只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商标。  
 
    第五链,好的传播链接品牌的成功,因为认识就是事实。没有优秀的传播与沟通,品牌只会老死闺中。广告可以放大与深化产品与品牌之价值的传播广度与深度,卓越的广告是可以加工与创造品牌与产品的价值与附加值,而不仅是产品与品牌价值的传声筒。  
 
    第六链,好活动链接品牌的成功,活动可以让品牌活起来、动起来。活动是品牌的肢体语言。通过活动的互动,可以加大对品牌及其传播,加深对品牌价值的体验,加速对品牌的消费。活动营销与活动公关对品牌的作用与日俱增,一些品牌甚至有了自己专属的活动品牌,有了自己特定的肢体语言。但活动要与品牌核心价值相吻合,活动不能盲动。  
    第七链,好终端链接品牌的成功,所以终端不能终止。终端是产品的卖场,是品牌的第一现场,是品牌价值演出的舞台。终端建设的标准化、整合化、生动化与体验化,实现品牌价值要在终端覆盖,既可以让品牌在终端生力与发力,销售促进,又可以使品牌价值在终端增值。  
 
    第八链,好管理链接品牌的成功,管理才会理想。品牌的基业长青来自品牌法治,人治一定是因人而异,因人而成,因人而败,只能有昙花一现,不可能有经久不衰。品牌导航管理法,让品牌行驶在有航标的航道上。防止品牌在阴沟里翻船,在大海上触礁。品牌宪法的长程导航,品牌蓝图的中程导航,品牌年报的短程导航,确保品牌行驶在正确的航道上,向着成功前行。  
 
    中国企业平均寿命只有7.3年,品牌的生命力平均不足2年。我们真正创品牌的时间上已经落后对手一大截,已经晚了很多。在企业的发展之路上,先天的不足与现实的生存危机同时显现出来。思路决定出路,方向决定办法,我们的企业家,有了品牌建设的思路与办法,就会使他们的聪明与勤劳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少走一些弯路,多走成功的捷径。


        




企业的出路在于产品更新换代,管理是共享一份团队的融洽的感情,关注并修正行为,影响并引导人生,感情淡薄使人平庸 ...

wanglj  [个人空间]


注册  2005-09-26
发贴数  2764
精华贴  6
原创贴  1
来自  
状态  正常

级别  版主
#2»发布于2007-05-27 22:47

品牌建设的终极真理 
 
    自然界的终极真理知识--道学哲学不是科学研究也不是逻辑论证得出来的成果,那只不过是“验算”的手段和为了帮助世人的理解而做的为学术而学术的工作而已。终极真理的获得不是脑力更不是体力劳动的成果,而是休闲的副产品--这也尤其是亚里士多德之前古代西方哲学家们的共识。因此,真正的道学研究者的工作是享受的,即使他得不到任何报酬与俸禄,只要有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他就会在本心的驱动下完全沉醉地工作。 
 
    终极真理是靠凭借直觉--潜逻辑--混沌的智慧--悟,自然而然地从人类自身内在精神世界中“涌现”出来的。真理之所以存在于人类自身内部的精神世界是因人类和天地间的一却事物都是大自然--道的产物,而且每一种事物内部都体现了道的完全本色,所以,具有最高反思能力的人是可以通过反思认识道的规律和法则的。  
 
    中国古人在世界各民族中是比较善于悟道的,也是非常重视个人悟道的天性能力的挖掘的。中国古人遗留下来的学问也大都是“悟”的成果。正因为如此,它缺乏必要的“学术”论证和通俗的解释,因此受到了已经把西方当代科学理性思想作为主要精神食粮的大部分当代中国人,甚至于大批“高级”知识分子的排斥和否定。只是在是一种悲哀! 
 
    科学,尤其是现代科学的使命不是为了真理--智慧,而是真实的知识。追求真实首先需要依靠的是客观事实,然后通过人类自身的意识逻辑--理性能力进行归纳式的总结。因此它的工作程序是由外而内的,与道学哲学研究是相反的。 
 
    在缺乏真理的指导下所做的努力所得到真实往往是具有饮鸠止渴的性质。事实上,人类近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是在人类自身的物质欲望中不断的“挖坑”和“填坑”,而同时也是在危害大自然--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前提条件。五十年后,科学技术的主要使命是在道学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思想的指导下医治大自然的创伤--科学技术所挖的最大的“坑”,这是可以预见的。 
 
    人类越是高层次的知识对越是小的团体乃至个人的经济利益的贡献越小,而且所花的时间也越长。这也是符合自然道学法则的。正所谓“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越是研究高层次的知识其本身给研究者本人所带来的幸福--对不幸的否定也就越深刻和持久。这也是符合消费能量守恒理论--物质与精神的反响关系的。可是,高层次学术的研究者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因而一味的追求丰厚的经济报酬和急功近利并为此而苦恼的话,那将注定在学术的研究上不会有所建树的。 
 
    比较之下,东方人更擅长于道学哲学的研究,因为东方人性格更臻于内向。而西方人则更擅长于科学哲学和各种科学技术的研究,因为西方人性格更臻于外向。东西方人种的这种性格差异是由于东西方地理气候差异所致,也算是人类知识生态和谐的需要,因此其本身并不具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才是使真实知识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朝着真理--是人类幸福--不幸的否定的方向发展,以及真理知识价值通过真实知识得以验证的不二选择。 
 
    道学与科学的分离与隔阂所导致的将是人类精神的虚空、道德的沦丧,以及贫穷乃至于饥饿。 
 
    精神虚空者,即使生活富足,生活也常常感到无聊、乏味,严重依赖于物欲--肉欲(性)、味欲(美食、零食)、色欲(观看)等感官的--底层精神的满足,具有普遍的程度不等的精神疾病,肥胖、绝症现象普遍且因此而短寿者大量涌现,知识与经验丰富而智慧知识短缺,工作年龄严重依赖于中、青年时期,等等。 
 
    科学理性观念主宰而经济水平尚处于落后而致使意志无法控制性之本恶的缘故,道德也就不得不沦丧了。 
 
    《老子》、《庄子》以及西方古代一些哲学家均认为,物质是精神存在的前提和基础,而自由、充分地支配精神--天性--生理性格能量则是人生幸福的最高境界。因此,物质的基本满足是精神生活--幸福感得以提升的基本前提,而通过对真理知识的掌握则是实现人类幸福事业的唯一途径。 
 
    虽然,真理本身是永恒的。它从来就没有增加或减少人类的烦恼。但是,事物和物质的发展似乎是没有止境的,而人的欲望也是没有止境的,因此即使是最基本的物质要求和经济要求的标准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相应的在不断的提高的,这正是人类烦恼的发生器。所以,我们必须在缩小与周边世界的科学技术--经济差距的同时不断的进行反思--终极真理的反思。唯有这样,我们的幸福、和谐事业才有可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进步,而不是经济进步的同时精神却在沦丧,如果是那样的话,人类又如何谈得上比自然界的其它动植物更高贵呢?也许还不如他们呢。 
 
    从品牌经营的角度看。品牌经营之终极真理的研究就是品牌战略哲学--消费动机哲学--品牌大道学的研究。除此之外,均可以认为是追求真实和科学理性的实用技术或艺术。 
 
    《品牌道学》曰:“所谓品牌之大道者,顾客所需与其之变也。变者有其道,道动于内外之变。内者,顾客之资也。资者,财、物、时、性、质、知、境等是也。外者,市场之供也。供者有二。一为物之用(功能),二为人之侍(服务),三为文之滋。”


        




企业的出路在于产品更新换代,管理是共享一份团队的融洽的感情,关注并修正行为,影响并引导人生,感情淡薄使人平庸 ...

wanglj  [个人空间]


注册  2005-09-26
发贴数  2764
精华贴  6
原创贴  1
来自  
状态  正常

级别  版主
#3»发布于2007-05-27 22:48

    品牌竞争力:内功才是真功夫 
 
    当跨国品牌挟资金、技术等优势席卷而来,当品牌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舞台的短板,当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在品牌浪潮的冲击下不得不深入思考品牌的内涵与价值,品牌意味着什么,怎样建设品牌,成为每一个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为什么麦当劳、可口可乐等跨国品牌拥有如此强大的市场魔力、可以历经市场风雨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为什么诸如商务通等一些本土品牌,因竞争对手发起的一次猛烈攻击就遭受“灭顶之灾”?品牌竞争力的生命“基因”到底是什么?  
 
    ……  
 
    随着中国经济登上全球经济的大舞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在国际经济舞台崭露头角。伴随着中国经济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跨国企业几乎渗透到中国经济的每一个领域,呈现产品同质化、竞争白热化、市场国际化的特征。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了“走出去”的步伐。当我们站在国际市场上审视自己的时候,却蓦然发现中国企业在世界品牌之林集体缺席的身影,品牌成为中国企业分享国际盛宴共同面临的致命“短板”。  
 
    当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升级,当产品日益同质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陷于价格战的泥潭苦苦挣扎,面临越来越激烈甚至于“惨烈”的竞争,企业通过什么样的手段突出重围,找到一条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品牌成为身处各行各业的企业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什么是品牌?怎样建设品牌?成为一个如此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海尔、联想等一批本土品牌的脱颖而出为本土企业品牌建设树立了典范。然而,企业背景不同、所处的行业不同、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属性不同,注定了品牌建设是一项充满个性化的事业,每个企业只能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出发制定品牌战略。国际营销大师说:“世界上任何一种产品都可以在一夜之间被模仿出来,唯一不能模仿的就是品牌”。  
 
    怎样寻找一条具有企业特色的品牌建设之路?不少企业已经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有的甚至不惜巨金,请咨询公司进行品牌规划、请广告公司进行品牌创意、大规模展开广告攻势,但是在品牌建设的实践中,我们也常常遗憾地看到以下现象:  
 
    --认为品牌就是知名度,只要不惜巨资砸广告,就可以“谛造”出重量级品牌。事实上,一些企业凭借广告效应的确做到了在短期内迅速提升知名度,但由于产品品质、技术创新、服务等未能及时跟进,品牌生命力极为短暂;  
 
    --认为通过专业公司进行品牌规划、设计出一套识别系统,品牌建设就大功告成;  
 
    --认为凭借企业领导层与决策层的努力就可以建立强大品牌,忽视了员工与相关利益者在品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管理咨询工作者,笔者在工作中通过与诸多企业探讨和解决品牌方面所面临的难题,深切感受到企业对于品牌的高度重视与建设品牌的迫切心理。不禁为中国企业品牌意识的觉醒而喜,为企业对于品牌建设的迷惘而忧。希望将自己在实践中形成的对品牌的认识略作总结,与徘徊在品牌建设之路的企业共同分享:  
 
    品牌忠诚是跨国企业保持品牌竞争力的关键  
 
    本土品牌与跨国品牌相比,最要命的就是缺乏品牌忠诚。可口可乐、麦当劳在输出品牌的同时,也输出了“欢乐的精神”和美国文化的象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正因为对这种精神、文化的认同和追随,才使其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并拥有大批忠诚的铁杆fans。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一边抱怨麦当劳垃圾食品,一边却又实难割舍麦当劳的原因。  
    强势品牌基于品牌忠诚形成的品牌魔力,使这些品牌对于消费者如同灵魂附体一般,形成品牌崇拜甚至是项礼膜拜,达到如同宗教一般的统治和狂热。从而形成品牌深厚的根基和土壤,具有抵御强烈冲击的能力。在消费者眼中,卓越的品牌即使偶而“犯一点错误”,也会拥有更多的“赦免权”,会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理解和宽容。如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肯德基苏丹红事件、诺基亚5500手机键盘脱落事件等,这些新闻会迅速登上众多媒体的重要版面,成为倍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但是这些品牌巨人的形象并不会因此而坍塌,相反,通过其成熟的营销手段、高超的危机公关能力以及“召回”等快速及时的响应措施,可以迅速扭转局势、转危为安,甚至通过在应对危机中的优异表现,更加增强了公众对他们的信心,这--就是品牌忠诚的魔力。  
 
    品牌是一项需要长期付诸努力的系统工程  
 
    强势品牌不仅仅意味着恰到好处的广告创意和深入人心的品牌传播。在品牌背后,凝炼着优异的品质、不断创新的技术、周到体贴的服务、及时快速的响应以及严密精细的管理等诸多要素,甚至还有几代人为之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唯有建立在“内功”基础之上的品牌,才是稳定的、可靠的、有能力承受冲击和风浪的。对比一下我们身边众多昙花一现的品牌,如曾经叱咤风云的商务通PDA。在“名人”的一系列反攻下,终于站不住阵脚最终黯然退出市场。当我们从更深层次追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时,发现这些品牌除了在公众面前呈现一张“好看的面孔”之外,内在的“实体”性建设是多么苍白!技术研发不足、新产品未能及时跟进等因素注定了这些品牌“夭折”的宿命。  
 
    反思一下本土企业对于品牌的理解。不乏这样的事例,认为品牌规划就是一句口号,请咨询公司提炼一下,请广告公司包装一下,忍痛在媒体上“砸广告”,不进行产品、技术、组织结构与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谛造品牌“神话”。在“媒体分流”与企业微利竞争时代,依靠这样的模式获得成功已经越来越困难。即使企业不惜重金、孤注一掷地这样去做了,这样的品牌也注定是缺乏强健机体的、先天不足的,是缺乏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品牌建设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需要几代企业管理者为之奋斗的长期工程,远远不是“一句口号”、“一套识别系统”那么简单。品牌背后强大的品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基因,正是许多本土企业最为缺乏的“软肋”。  
 
    在“大于等于”与“小于等于”中寻求适当的平衡  
 
    竞争的压力使企业时时面临着矛盾和选择。是追求短期的快速发展,还是打造长远发展的持续动力?是着眼于眼前利益,还是追求“基业长青”?在企业内部,一方面要从所有可能的环节压缩成本、另一方面又要持续不断地增加研发投入,怎样解决成本“小于等于”一定比例与研发投入“大于等于”一定比例的矛盾?在企业外部,面临日益血腥的“红海”竞争,怎样做到成本“小于等于”竞争对手,品质上却“大于等于”竞争对手?能够在诸多“小于等于”与“大于等于”的矛盾中寻找到恰当平衡点的企业,必然是富有活力与竞争力的企业。 
 
    创造与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共赢  
 
    品牌建设不只是一个向外“推”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向内“拉”的过程。员工对品牌的理解和认同至关重要,但却常常被“忽略”。作为企业的细胞和元素,员工的整体精神风貌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无数企业发展的历史证明,尊重员工、善于调动员工潜能的企业,有着惊人的克服困难的力量。相反,一个不尊重员工的企业,即使拥有优越的硬件条件,也不会获得长久持续的发展。企业如果把注意力放在运用激励手段鼓舞员工士气上,很多看似不可逾越的困难和障碍很可能会迎刃而解,品牌建设当然也不例外。否则,无论企业对外宣传推广做得多么成功,也会因为员工的抵触行为而使品牌推广的效果大打折扣。  
 
    与合作伙伴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是决定品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追求长远发展的企业,应当强调与合作伙伴的和谐与共赢,树立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的理念。当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必须降低价格时,是否要通过压榨供货商的利润来转嫁风险和压力?诚然,拥有充分“话语权”的“大牌”企业可以这样做。但是,当合作伙伴失去生存空间时,只能采取降低产品与服务品质的策略来应对,也许企业因此获得一时的发展,但是长远来看,品牌受到的损害必将呈现。  
 
    品牌“内功”的凝炼,需要企业进行点点滴滴的积累,甚至需要企业几代人的努力。抓住以上四点,有助于本土企业提升品牌“内功”,推动中国由品牌弱国向品牌强国的转变。


        




企业的出路在于产品更新换代,管理是共享一份团队的融洽的感情,关注并修正行为,影响并引导人生,感情淡薄使人平庸 ...

1134  [个人空间]


注册  不详
发贴数  1
精华数  
原创贴  
来自  不详
状态  保密

级别  会员
#4»发布于2007-08-26 16:17

限制了?不给发表?????????????


        


1134  [个人空间]


注册  不详
发贴数  1
精华数  
原创贴  
来自  不详
状态  保密

级别  会员
#5»发布于2007-08-26 16:17

奇怪???又可以了???怎么了哦??????是不是有什么限制的啊?


        


三生石  [个人空间]
QQ名  Meng


注册  2005-09-20
发贴数  7383
精华贴  14
原创贴  6
来自  杭州
状态  正常

级别  版主
#6»发布于2007-08-26 16:18

 
限制了?不给发表?????????????
 
 
再乱发永久禁止


        




 三生石上旧精魂 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 此身虽异性长存 


 6  1/1   1  

登录后方可发贴


[ 电话: 0571-85462761 王先生 QQ: 124520435 加入软件QQ群 - 杭州 - 浙ICP备19051128号-1 网安 33010402003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