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一”:规模化企业最理想的信息化平台_管理职场
学习.交流
专业源于专注
www. onlyit. cn   
学习交流 文件下载 手册资料 交流QQ群

    

 2  1/1   1  
作者
内容
wanglj  [个人空间]


注册  2005-09-26
发贴数  2764
精华贴  6
原创贴  1
来自  
状态  正常

级别  版主
#1»发布于2007-06-03 22:28

  “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的生命周期将要结束,数据大集中是未来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五个一’的信息化平台是规模化企业最理想的架构。”双汇集团CIO兼双汇软件公司总裁刘小兵几年前就指出这一点。所谓“五个一”是指一个数据库、一套程序、一个机房、一个网络平台、一班人马。它是一种先进的、基于互联网的企业信息化协同应用平台,可以适应规模化企业多地域、多组织机构、多营销方式的特点,满足规模化企业对分散机构的供应、制造、物流/配送、销售、财务等各方面进行实时集中化管理的需求。 
  
  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已成为过去 
  
  传统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是基于单个部门、单个企业或机构而建,每一个IT系统都有自己的存储和计算设备,以及独立的管理工具和数据库,不同的系统之间不能共享资源,不能交互和访问。因此,当企业规模比较大时就会形成多个资源孤岛和信息孤岛。为了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的集中共享,上一代解决方案是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即靠数据库同步复制或其它系统集成技术来集中数据。这在过去的网络和软件技术条件下是解决问题的可用方法,但是对用户来说这种方法性价比很差,尤其是对于规模越来越大的企业,采用这种技术实现的信息系统很难支持企业的不断发展甚至成为企业成长的桎梏。 
  
  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对于规模化企业的应用存在一些“先天性缺陷”。首先,企业使用的系统在不停升级。一旦哪个系统升级,其相应的接口往往就得改变,带来很多麻烦,几乎每个系统都会面临升级的问题;其次,数据不一致。同一个数据在不同的系统出现多次,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进而造成不同部门互相扯皮,弄不清楚哪个系统的结果是对的;第三,维护成本非常高,每个系统每个程序都需要一组专门的人才去维护;第四,随着应用规模的扩大,新系统建设投入很大,每个分支机构都要建机房、买服务器和软件;第五,系统的整体性能很差。这种解决方案就像把奔驰车和老牛车绑在一起跑,结果是奔驰车跑不起来,老牛车跑得散了架。 
  
  基于互联网的实时大集中技术正在成为主流 
  
  随着互联网相关技术、计算机集群技术、企业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一代实时大集中的企业计算架构技术已经成熟。这种架构的特点是整个系统中只有一个数据库,即中心数据库。任何分支机构都不需要设立服务器,只需配备供操作人员使用的、能上网的个人电脑。应用软件也全部安装部署在总部服务器集群上,用户端只需要一个浏览器,不需要安装任何应用软件。在通信方式上,所有分支机构均采用廉价的互联网宽带接入方式,中心服务器系统则采用宽带专线接入方式。借助于无所不在的互联网,总部和分支机构可实现实时交换数据,终端的数据被实时收集到中心服务器,而总部下发的信息也立刻传到所有分支机构。 
  
  这种崭新的技术架构彻底消除了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架构存在的问题,其突出优势主要包括: 
  
  首先,数据安全性得到了高度保证,如果数据分散保管,客户端所发生的火灾、盗抢、地震、病毒、黑客等都成了可怕的数据杀手。而集中存放在总部的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不保存任何业务数据和数据库连接信息,上述安全问题可以集中统一进行防范,安全保护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都会大大降低,可靠性则大大提高。 
  
  其次,数据大集中使数据的一致性得到了保证。数据库之间的复制过程被完全消除了,总部服务器的数据随时都是完整的、准确的、与分支机构一致的;客户端发生的每一笔业务单据都立刻、直接进入到中央数据库,避免了部门之间扯皮及数据延迟等问题。 
  
  第三,数据实时性和溯源性得到了保证,由于是实时的数据,因此为快速决策提供了保证,而由于数据是集中存放的,因此集团总部可以直接追溯到各级分支机构(分公司、门店)的原始业务单据,做到了追本溯源。 
 
  第四,成倍降低了企业IT投入成本。无论企业业务规模怎么增加,这种软件系统都会随之延伸,但所需的投入很小。因为任何分支机构都不需要建机房,不需要买服务器和复杂的网络设备,只需开通互联网接入就具备了使用系统的条件,而互联网现在已经是无处不在了。系统综合运行成本低廉--ADSL月租仅数十元;分支机构无需机房和服务器,能源消耗减少一大块;应用部门无需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只需要为总部中心系统配备少数专业人员,大大降低运维人力成本。 
  
  第五,系统推广、维护和升级非常快捷方便。总部系统只要部署好以后,随时就可以大规模地推广应用。所有维护工作都在总部进行,系统修改和升级只需在总部服务器上进行更新,更新的结果立刻就在所有相关分支机构生效,所以软件的一致性得到彻底保证。同时,升级系统不需要人员到处出差去安装软件,可节约大量时间和费用。 
  
  这种新一代实时集中式计算架构技术的优点可用“五个一”来概括:即一个数据库、一套程序、一个机房、一个技术小组、一个网络平台。借助这“五个一”就能管理规模化企业分布在各地的各种分支机构,实现集中化、统一化、实时化管理。  “五个一”是规模化企业最理想的信息化平台 
  
  为了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上保持快速反应、应对各种挑战,在保证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快速发展壮大,规模化企业必须做到对其各个组成部分的方方面面时刻进行高度灵敏、高度集中的控制,否则就会像恐龙一样会退出历史的舞台。作为企业神经系统的管理信息平台必须与企业的成长、发展同步匹配,使管理者及时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运行状态,从而做出快速、科学的决策。规模化企业对信息系统的具体要求包括:首先要有很高的实时性、集成性和功能适应性;其次要有优秀的扩展性和易维护性;第三,要易于实施推广,能够快速建设和快速升级;第四,要有有竞争力的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用一句话来形象地概括,对于规模化企业(集团)而言,其理想的信息化目标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花最少的钱建立起渗透企业每一个环节的敏捷、强健和弹性的数字神经系统,让整个集团企业像一个人一样机动灵活。 
  
  不难看到,基于互联网的实时集中式企业计算架构正好符合规模化企业对信息化的全方位要求。因此,“五个一”的系统是规模化企业最理想的信息化平台。 
  
  欧美信息化发达国家的众多企业和其它组织已经从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的园囿中走了出来,进入了数据大集中时代,建立了各种成功的应用。我们中国的企业不应再走冤枉路,做不必要的牺牲,而是应该看到和顺应技术发展的趋势,直接驶入数据大集中的信息化高速公路。目前,我国各大银行已基本实现了数据大集中,率先采用新一代技术以提升竞争力。实践证明实时集中架构可以让企业用最低的IT投入创造极大的价值,提高了业务质量,获得了IT系统的灵活性,从而能更好地支持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进行业务调整,对提升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和支撑企业快速平稳发展作用非常显著。 
  
  传统行业企业实现“五个一”的典范--双汇集团 
  
  双汇集团的信息化实践证明了“五个一”路线对传统企业也是可行的、正确的、高效的。双汇集团是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它的产业链涉及到工业、农业、屠宰业、养殖业、物流、分销生产、连锁、财务等业态,在全国已有600多个办事处、200多个分公司、500多家连锁店以及40个屠宰和火腿肠厂。目前,一个数据库、一套程序、一个机房、一班人马、一个网络平台的“企业协同应用平台”把所有这些机构的经营管理得井井有条。 
  
  双汇集团从2000年开始走“五个一”的信息化道路,可以说成绩卓著。 集团2000年销售额是60亿元,2003年突破100亿元达到120亿元,2004年160亿元,2005年突破200亿元。虽然软件是随着集团业务发展不断延伸的,但硬件投入从2003年到现在基本没有改变,IT维护团队也是有限的几个人。双汇现有9000左右客户,大部分都通过网上处理订单,在网上对帐,速度很快。以前客户下订单是通过传真或电话,从下订单到业务人员录单、审核最后到发货需要4天左右时间。现在缩短到1~2天。客户可以自己登录系统下订单,只要系统审核通过,货款就立刻从他们的帐户里划出。集团的应收帐款几乎为零,同时会有相应的短信提示,告诉他们定单号、出货时间等信息。 
  
  这“五个一”的信息系统具有长期的可用性。将来即使双汇集团销售额过千亿,也还会在它的支撑之下,因为这是一套扩展性极强的供应链级协同应用平台,它可以支持企业规模的极大扩张。


        




企业的出路在于产品更新换代,管理是共享一份团队的融洽的感情,关注并修正行为,影响并引导人生,感情淡薄使人平庸 ...

wanglj  [个人空间]


注册  2005-09-26
发贴数  2764
精华贴  6
原创贴  1
来自  
状态  正常

级别  版主
#2»发布于2007-06-03 22:30

    中小企业信息化采购11个特点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采购市场如何,有哪些具体特点?  
 
    1.采购规模较为有限 
 
    据统计,国内中小企业平均IT投资为25万元,但投资与采购重点已渐从硬件、网络采购转向软件、服务及外包等方面。 
 
    2.对产品价格非常敏感 
 
    中小型企业因其规模小,资金匮乏,企业生存也不太稳定,普遍注重短期投资回报率,信息化投入非常谨慎,对价格非常敏感。价格是中小企业IT采购的主要因素。 
 
    3.IT采购决定权在老总 
 
    信息化工程就是老板工程。要做成中小企业信息化生意,就要做老板需要的IT产品。如果老板认为不需要,那么产品在中小企业中就很难推广开,也谈不上采购建设。 
 
    4.采购时间在年终岁首 
 
    中小企业IT多集中在年终岁首进行规划、采购,在这段时间内制定发展规划、招聘人员等,其中购置更多、更新的IT设备成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因此年终岁首是中小企业IT重要规划期、采购黄金季节。 
 
    5.采购流程较为简捷 
 
    中小企业信息化采购时,通常的流程是由业务部门提出申请,IT专业人员填报年度或临时采购预算计划。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用户采购有较大的随机性,没有太过繁琐的审批及采购流程。 
 
    6.个性化应用需求较强 
 
    中小企业IT应用存在着行业、地区、水平上的差异,所以不能套用大型企业的标准化产品来实施。 
 
    7.信息渠道多种多样 
 
    在IT比较发达的地区,中小企业在采购信息化产品时,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当地IT厂商上门自荐完成。部分中小企业则是通过网络、展会、平面广告等来获取信息。目前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中小企业获取IT信息的主渠道。 
 
    8.更多倾向于全价值链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不仅仅希望厂商提供单一的产品和技术,更渴望得到高性价比的全面解决之道,不但能为其提供实用易用、性价比高的产品,同时还能提供完整良好的售后服务、咨询培训,以购买打包产品、服务为主要需求特征。 
 
    9.“傻瓜产品”最受青眯 
 
    产品是否具备“简单、易用、快捷”等特点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IT采购的重要关注点。中小企业其实并不需要配备结构复杂、使用繁琐的IT产品,初次采购成本低廉、性能稳定、易用通用、容易维护的IT产品才是他们最为需要的。 
 
    10.采购制度日益健全 
 
    目前中小企业在重大项目投资、采购上,日益走上制度化轨道,制度逐渐健全,向大型企业或政府机关看齐。主要采购策略有询价采购和公开招标两种方式。 
 
    11.逐步采用外包方式进行IT建设 
 
    对于流程简单、应用单一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可能选择使用复杂度高、使用难度大而又昂贵的产品,它们越来越倾向于依靠IT厂商所提供的社会化、专业化的IT外包服务来进行IT建设,以降低IT采购成本、管理成本和维护成本。


        




企业的出路在于产品更新换代,管理是共享一份团队的融洽的感情,关注并修正行为,影响并引导人生,感情淡薄使人平庸 ...


 2  1/1   1  

登录后方可发贴


[ 电话: 0571-85462761 王先生 QQ: 124520435 加入软件QQ群 - 杭州 - 浙ICP备19051128号-1 网安 33010402003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