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篇 存货是企业的主要资产之一,存货核算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能否得到恰当的反映,存货管理直接表现了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存货包括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低值易耗品、发出货物委托收款或者分期收款。 (1)存货的加工线越长,企业管控起来越难 我们的投资进入现金,最后现金变成了存货。一圈下来,经过的环节越多,存货的遗漏点就越多。你的加工线越长、加工的地点越多、工序越长、时间越长,你的管控难度也就越大。 (2)存货管理最关键的是节点 什么叫节点?就是加工点与加工点的连接部位。节点越多,浪费越多,就如生产加工点越多,管理越难。对于过多的生产过程进行精细化分工,可以使单项工作效率提高,但很可能导致整体成本过高,要警惕。生产一个产品可以分成三段时间:准备时间、等待时间和加工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客户只为企业的加工时间付钱,另外两个时间是不产生效益的。但是,一些企业往往不重视这一问题,导致整个存货过程浪费严重。 (3)存货总量的降低直接影响经营效率 企业的整个节点很多,每个节点上面的每个加工点都存留一点,留到最后加起来就是一个庞大的存量。 所以,作为一个企业管理的重点,存货管理需要把整个存货的所有点面控制起来。这种控制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 那么,这种控制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比如,情景案例中的大禹外贸服装厂采取了如下改革措施:第一,测算500台缝纫的机台每隔多长时间生产出来多少产品,和我们后面整熨工序用多长时间烫多少产品进行测算,让它们之间不要有等待。第二,每个工人一下拿了五六十件衣服放在一边,会导致整个存量的增加。因此,给他们增加一个辅助工,专门来分发衣服、传递衣服。工人根本不用自己把衣服送来送去了。这样,工人所有的时间始终都在制造上,同时又避免了一人占压领五六十件衣服的存量,并且保证了后面整烫工序等待加工的时间,从而使整条生产线保持平衡。在这里,我们还要考核每个工人占用的存货和产生效益之间的比,这样能使整个生产的存货量大大下降。 案例 河北天路高速公路公司曾经出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非常现代化的路面铺油机停在路边不动?原因是后面装料的汽车跟不上。汽车是把搅拌好的沥青送过来,由这台设备铺路。要知道,这台路面铺油机每一次的停机,都会造成100公斤的沥青料凝结,因此,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其实,这种浪费完全可以避免。该公司总共有40辆汽车,把搅拌机每次出料的时间一算,这边汽车送料的时间也一算,然后这40辆汽车在时间上紧密衔接,确保供货,保证前后协调起来,这就节约了很多的成本。 另外,高速公路最贵的成本是上面浇铸的水泥和沥青。底下的地基是土层,土层如果压得不平就要用上面的材料弥补。为什么不能在压土层时就将其控制在同一水平面上呢? 该企业认为,土方的工程是外包给别人的。实际上,企业首先要对土方工程的这一层有品质控制,平铺在一个水平层面上,才能导致上面最贵的材料使用控制在一条线上,这也叫成本综合的控制水平。因此,这样一个存货管理的水平使得我们的整体成本下降。我们建议增加对土层地基的水平质量控制人员。这里似乎是增加了几个品控人员成本,但却大大节约了后期高成本的投入,直接跟效益联系在了一起。 (4)存货损失 存货损失是指,货物发出去了,但由于采取的是分期收款,有可能使货款收不回来,造成货物损失。 存货实际上和我们认为的一些概念有很大的差别。有些企业销售货物并没有及时开立发票,没有开票就意味着这些货物的所有权仍归属于企业。发票一滞后,收款再滞后,就会产生存货管理的真空期。 案例 北京爱薇服装有限公司发出100万元货物,却退回来30%。这样,企业存货管理与实际销售额之间就产生了一个落差。这样的差额,导致了公司将一些存货视为销售,而没有作为内部存货管理。 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应该把它作为内部存货移库来处理。比如,该服装企业把货物发给了百货大楼,未开发票。这100万元的货物,应该在企业存货产成品的单列项目管理中,但实际上企业财务账务却不这样处理,只是统一在一个大存货的数字中。这样导致的情况是,因为企业没有开具发票,企业财务未将此款列入应收账款严格管理,而与客户清款对账的发货单又保存在经办销售员手上,一旦遗失或人员流动,都会给企业带来收账的困难。企业销售和财务如果有一点管理上的不到位行为,公司这批货就损失掉了。同时,企业又没进行分项管理,特别是在一次性发货分期收款的情况下。 智慧棒 第一,增加发货单并要有财务联。客户签收的原始凭单要保存在公司。 第二,根据不同的客户做明细账设置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方式相同。 还有一种情况是,办事处的存货没有很好的管理。这个问题出在哪呢? 案例 黑龙江天意地板集团总公司有一部分存货,在各个地方办事处也都有存货,它们都计算到总存货里面。比如说,总存货有2 000万元,但实际上总部的仓库里面只有500万元,另外的1 500万元都在这些办事处里面。但是企业往往不对办事处进行定期盘库管理,导致办事处账面上有这部分货。这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没有对办事处进行分项管理,比如北京办事处、上海办事处、南京办事处有多少存货没有单列;还有一种情况,是对办事处的货物没有定期进行盘点管理。这使很多企业都会发生账实不符。我们发现,有些公司不愿增加一个财务人员管理各地存货,认为这是成本,而愿意不断增加销售人员,但管理跟不上会导致更大的成本浪费。 这里还牵涉到税务的问题。总部把货发给办事处后,由办事处往外发,然而企业在现实经营的时候没有办法开发票,因为办事处还没有实现销售。这就带来了一个矛盾。比如,总部发到北京办事处的货只是发生移库,但税务部门视同你为销售,它认为北京办事处是向总部买货,然后再卖给北京的客户。这里牵涉到地方税源的不同。如果在上海总部加工产品,那么不是由北京办事处开发票给客户,而是依据北京办事处提供的业务信息,把上海的发票直接开给客户。然而,货物要通过北京办事处存的话,税务部门就要求你把发票开到北京办事处,因为北京办事处开给客户的税源是给了北京的地税。这个问题在全国很普遍,所以我要提醒的是,你不能给北京办事处存货,因为它没有税务登记、没有经营权,它就不能动货、不能动钱,不能存钱、不能存货。 智慧棒 如何规避异地销售的税务风险? 有以下三个解决方案: 第一,规定公司开具发票给办事处,办事处到当地登记开具税务发票给当地客户。 第二,在当地找一个代理批发商,由他承担货物的存放、收款、开具发票等工作。公司可以在当地设立办事处,做销售促进工作,但不经手货物和资金。 第三,与物流运输公司合作。这样解决了货物的存放、发送,并且可以直接开具发票给客户。 (5)期末计价 存货期末计量是否准确,取决于存货数量的确定是否准确和采用何种期末计价原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中较低者进行计价;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历史成本,即当时采购时的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6)存货的盘存 存货会损耗,不要认为存在那里的东西就很保险。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损耗,叫做价格变动损耗。存货的价格变动也会产生损耗。例如,1997年,联想因电脑市场价格的浮动,库存亏损了近亿元。 目前,由于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变动非常大,所以企业强调零库存。零库存是丰田公司发明的即时生产,它要求企业不仅仅要自我加工能力强,还要跟供应商的联盟关系好,从而让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应变力增强。所以,设安全库存量适应生产实际上是无奈之举,存货的管理应不断地下压。因为一旦有存货,就面临损耗的风险。存货期一长,存货的环节越多,加工链越长,循环越慢,存货的损失就会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