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_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决定了他成就的结果_管理职场
作者 |
|
bonjour [个人空间]
注册  2015-01-22 发贴数 7 精华数 0 原创贴 0 来自 状态 正常
级别 会员 |
|
|
如果一个管理者试图做出一番事业,他应该怎么考虑经常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广泛,如员工犯错、执行不力、创新失败、效率不佳等等。对类似这些问题的思考方式,充分体现了管理者的心智模式。 仔细审视那些成功之人,他们无一不具有健康、良好的心智模式: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抱持着正向的思维方式,坚持以目标为导向,并具有自我激励的工作习惯等,这些都是决定他们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 那么,到底什么是心智模式呢? 所谓“心智模式”,是人们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思维风格和心理素质的综合反映。一个人心智模式的形成常常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伴随着其在各种成长环境中积累的诸多见闻。比如,从书本中看到或从师友口中听到的故事。这些见闻都会在其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一幅幅形象各异的图像,并据此形成截然不同的假设。而恰恰是这些图像和假设,使得人们即便是面对同一件事情的处理,也会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并采取各异的行为方式。 《列子》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人遗失了一把斧头,他怀疑是邻居的孩子偷的,便暗中观察孩子的行动。越是观察,他越是肯定自己的猜测,甚至到最后直接断定:邻居的孩子一定就是偷斧头的人,绝对错不了!后来,他在自己家中找到了遗失的斧头。当他再碰到邻居的孩子时,他又觉得:那孩子怎么看也不像是会偷他斧头的人了!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这是因为,“遗失斧头”的这个人的心智模式在支配着自己“看似正确、实则错误”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可见,心智模式根深蒂固地植于人的内心之中。它不仅左右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也影响着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时遵循的准则,以及具体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整体上来说,心智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根深蒂固。心智模式一旦形成,就很难被改变。 (2)自我感觉良好。人们经常指出别人的缺点,却很少认识到自己的缺点。 (3)每个人的心智模式都存在缺陷。正所谓“人无完人”,即便是世界名人,其心智模式也都有不同的缺陷。 (4)心智模式有时效性。一个时期内呗认为是正确的心智模式,到了另一个时期就有可能被认为是错误的。 心智模式的这四个特征,决定了它极易带来不良的影响。比如,我们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那些被常常称之为“顽固”、“偏激”、“软弱”或者“冲动”的人,其心智 模式一定是存在着某些缺陷的,而且极其难以改变,并容易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一个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必须是积极向上的,也就是如前所述的、抱持正向的思维,否则他很可能在遇到困难时怨天尤人、退缩、逃避;或者在前景美好时,冲动、偏执等等,很难说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管理工作会做得有多出色。 讨论到心智模式,在这里要重点讨论归因方式--归因方式是最能体现管理者心智模式的心理活动要素。 所谓“归因”,通俗地说,就是一件事发生了之后,你对这件事发生的原因的理解和解释。比如,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成绩不好的原因是老师教得不好,工作业绩不好的人认为这是受到了工作环境的影响--这都是归因。 归因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种。一种是归因于自己,认为事情的发生是自己的不足引起的,这是内部归因;另一种是归因于外部,认为一切都是外部情境造成的,这是外部归因。 看看美国心理学家迈尔斯讲过的一个故事: “我从来没有社交生活。”一个40岁左右的单身男人对学临床学的学生杰里•法里斯抱怨道。然后,法里斯引导这名男子参加了一次舞会。在那里,有数位女士都主动与他跳舞。但是,这名单身男子似乎仍然没有从沮丧中跳出来,他随后报告说:“我只是幸运了点而己,这可能不会再发生了。” 现在你会发现,这个人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外部环境(他人给予自己的幸运,而不是自己的魅力等),这削弱了他对事物的控制力,使其变得无助。 总体来看,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之间的差异可以用这样一个问题来概括:“你是认为你的命运由自己控制,还是认为机会和外部力量决定了你的命运?”当你认为是前者的时候,就会表现出自我控制的意愿和能力,而当你选择后者的时候,实际上就丧失了左右局势的心力,因而也会变得随波逐流、恣意放纵,甚至自暴自弃等等。 而就管理者而言,在面对失败时,如果他归因时习惯于过度的内部归因或外部归因,那么他看待事物的方式和结果会缺少客观性,失于公平性,无法从一个科学、合理的角度去审视问题的发生,最终必然会影响其事业成就的达成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文章来源:http://www.leanall.com/yixian/507.html 精益界企业管理咨询教育机构 |
|
|
|
|
|
|